电源布局和电源结构调整优化
电源布局和电源结构调整优化
时间:[2012-04-16 ] 中国能源报
长期以来,我国大区电网存在电源分布不合理,造成电源结构(基、腰、峰荷电源)性矛盾,即电网严重缺调峰电源,是当前电源紧张和阻碍节能减排的关键。
首先,我国电力一次能源构成不合理,品种单一。
目前,我国水电占20%以上,煤电70%以上,核电、抽水蓄能、燃气电厂极少,合起来不足10%,燃煤发电量占总发电量80%以上,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很大。核电极少,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发利用。 其次,我国电源结构不合理。
电力一次能源结构不合理必然导致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占20%多,且多是径流,西南水电年利用4000小时以上,汛期大发,带基荷,供水期可提供调峰也不足1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网进入超高压、大电网、大机组时期,执行“以大代小”、“以煤代油”政策;原日内开停作主力调峰的小火电、油电近亿千瓦,逐年关停,至2010年小火电、油电关停8100万千瓦,原调峰率高的油电大机组改为煤电,但却没有规划补建峰荷电源,致使调峰矛盾凸显,至今时过20年,矛盾依旧,实属决策严重失误。
发展热电没有严格执行国家“以热定电”的原则,机组多为30万千瓦打孔抽汽的,只允许调峰10%。主要新增低碳大机组合理调峰率为20%,故现有水、火电合理调峰率约为总电源15%-20%,远不能满足电网40%-50%峰谷差的调整要求。
特别是电源结构性矛盾,造成严重缺调峰电源,尚未引起重视。一些决策领导和专家只谈“发电能源结构”,即煤、水、油、核、新能源的比重,这是必要的,而重要的“基荷、腰荷、峰荷电源结构”甚至未提出这个概念,电源规划中只列电量、最大电力和备用容量,列峰谷差,但不做调峰方案。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个大区电网都曾长期存在峰荷电源不足,频繁拉闸限电,成为困扰调度的严重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电源布局和电源结构调整优化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