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根毛区. 原因:a. 根毛区由于根毛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很大.
b. 根毛区的细胞中有大液泡,其中的细胞液与土壤溶液之间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吸水: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 细胞液的浓度
失水:周围水溶液的浓度 > 细胞液的浓度
4、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只有1%左右的水用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5、植物对水分的散失: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有99%左右的水分被蒸腾散失.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主要在叶中进行.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降低叶片的温度 ③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作物移栽时要去掉一些叶片,以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含量。
6、植物对水分的运输:根毛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99%)。
7、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这些
藻类死了后,微生物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中的氧气减少,水体发黑、发臭,叫水体富营养化.
(五)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
2.表达式:CO2 H2O2O)n+O2↑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原料:CO2和H2O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能 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O2 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3.实验证明 (1)产生淀粉
a. 暗处理: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和运走淀粉。 b. 叶片遮光:叶片部分遮光——对照实验
c. 脱色:用色素溶剂——酒精进行水浴加热。目的是安全地脱掉叶片中的色素。
d. 染色:滴加碘液。未遮光部分叶片变蓝——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2)场所是叶绿体:用银边天竺葵做材料。银边部分无叶绿体,光照后检验哪部分产生了淀粉。 (3)反应物有CO2:将已放在暗处2-3天的生长旺盛植物的两片叶片分别用塑料袋罩上密封,一个罩内
放罩能吸收CO2的石灰水,一罩内放清水,光照后检验淀粉产生情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初中生物要点(有图全)(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