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90例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5 本文由雨中漫步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查壹堕签匿堂堕堂亟!!!!簦筮丝鲞整!塑

363

对我院2007~2009年分离病原菌耐药情况的分析

郭德明

【摘要】

目的

为了解医院内病原茵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茵种统计采用WHONET5.4软

件进行分析。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并结合K—B法。结果标本分离情况,在11071份标本中,共分

离到2778株痛原茵,分离率为25%,其中G一杆菌2017株,占72.6%;G+茵761株,占27.4%。结论医院分离的病原茵耐药率较高,合理应用抗生素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关键词】病原茵

抗茵药物

分离率

为了解临床常见标本的菌种分布和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

性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了解各种病原菌对各类

结果

2.1标本分离情况在11071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778株

药物的敏感及耐药比例提供病原菌流行信息。便于制定预防

控制措施,提高疾病诊断及治疗水平,节约不必要开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人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的

病原菌,分离率为25%,真菌没有统计在内。

2.2分离主要病原菌的分布

778株病原菌中,G一杆菌2

017株,占72.6%;G+菌761株,占27.4%。其中G一杆菌中

大肠埃希菌651株(23.4%),肺炎克雷伯菌268株(9.6%),铜绿假单胞菌243株(8.7%),阴沟肠杆菌136株(4.9%).鲍

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曼不动杆菌92株(1.0%),产酸克雷伯菌57株(2.1%),粘质

我院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10980份,包括

沙雷萤48株(1.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2株(1.2%)。G+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1株(6.5%),表皮葡萄球菌167株(6.0%),粪肠球菌96株(3.5%),屎肠球菌44株(1.6%),无乳链球菌35株(1.3%),肺炎链球菌27株(1.O%)。G一杆菌

标本来源

痰、粪便、尿液、血液、咽拭子、脓液、各种穿刺液及伤口分泌物

等,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处理。

1.2仪器

英国先德微生物细菌/药敏鉴定仪。

血琼脂基础、水解酪蛋白琼脂、中国兰平板、

1.3主要试剂居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

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G+菌居前5位的依次为金黄

厌氧菌培养基、均购自杭州天和生物制品公司。

1.4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均购自黑龙江省I临床检验中心。

1.5

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无乳链球

菌。

2.3病原茵的耐药性分析

细茵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按《全国临床检验

2.3.1主要G一杆菌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与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属对常规抗生素产生了

操作规程》_13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常规鉴定。以英国先德微

生物细菌/药敏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MIC法及K—B法,结果判定及质量控制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前称NCCI。S)2009版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执行标准f2]。

高度耐药性,有的耐药率达到100%。实验表明,主要病原菌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在oOA~11.83%之间,对

临床使用广泛的头孢类抗生素均产生了耐药性,耐药率,见表

1。2.3.2

1.6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WHONET5.4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检验科邮

编163712

G+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为0%~5.12%对

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达89%。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分析见表2。

收稿日期2011--01--03

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血脂和载脂蛋白的水平。出现肝硬化后,可使载脂蛋白和血脂水平发生改变,有文献报道Child—plugh分级很大程度上决定血脂和载蛋白的水平,血脂水平随肝功能损害加重而降低,血脂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

[23

2005.21(1):34—35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EJ3.中华肝病杂志,2010,12(6):324—326

[33赵海静.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探讨[J].中华当代医学。2006,4

(4):66—67

重要指标,可用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口]。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脂TC、TG、Apo—Al、Apo—B较对照组明

显下降(P<0.01),Child~plughC级TC、TG、Apo_AI、Apo~B均明显低于Child—plughA、B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果与文献报道大致相同。

总之,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脂代谢的紊乱,动态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对判断病

E43金宝艳,刘兆江.肝硬化与血脂关系的临床分析EJl.天津医药,

2007,35(6):472—473

[5]宋书宁,乌力吉,王秋平.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分析

[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791—792

E6J梁丽.李斓,黄国美.肝硬化患者血清脂类及载脂蛋白的变化及

意义EJ3.贵州医药,2007.31(8):741—742E73

陈卓鹏,刘蓉.肝硬化患者血脂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EJ3.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l793—79

情、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

[1]陈祖森,梁兴.肝硬化患者血脂的变化[J].临床肝胆病杂志,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90例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90例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8173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