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西方文化史 绪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1 本文由蝶翼★天使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西方文化史 绪论一、课程概述: 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 、《西方文化概论》课内学时数为32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 历的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 的发展里程。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 频繁的今天,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 鉴别精华和糟粕,更有助于我们吸收其精华,屏弃其糟粕, 而不是全盘照搬。对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国 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 加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另外, 也可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西 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 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2、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 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 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本课程所介绍的文化, 主要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 术、美学、哲学、科学理论等成果。因此在授课 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阐 述。 3、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 本课程与“欧洲文学史”、“西方哲学” 、 “西方美学” 、“西方艺术史” 、“科学发展 史” 、“宗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与“历史 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也 有一定的交叉。

4.教材及媒体使用说明 . 文字教材:选用教材为《西方文化史》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版。 使用有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加教学的 直观性与形象性,增加学生兴趣,提高 教学效果。

三、关于“西方”、“文化”的 关于“西方” 文化” 定义1、文化的概念及分类什么是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 人论述“文化”,比西方人要早得多,《周易》 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 但其中“文化”一词尚未连结在一起。在中国人 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 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

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 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篇 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 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 些都是指的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 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到唐代大学问家

孔颖达则别有 见地的解释《周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 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 “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 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 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 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 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 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 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的 culture ,在 1690 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 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 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 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 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看来,此时西方人观 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 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而 “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 术语,大约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 文化和文明常被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 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了许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 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 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 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 承性。譬如,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的 “文化”定义是“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 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 民族的方式”。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是人类学习和制 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 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 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 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 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 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 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 两种。在罗森塔尔·尤金所编的《哲学 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 历史实践过程中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这就是所谓“广义的 文化”,而与之向别的“狭义”则是 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 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

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除以上各种解释外,尚尤符号说、限定说等 各种说法。 1952 年,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 拉克洪发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对 西方自 1871 年至 1951 年期间关于文化的 160 多种定义做了清理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给文化 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 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 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 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 统的(即历史的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他 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 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 素。”这一文化的综合定义基本为现代东西方的 学术界所认可,有着广泛的影响。

综上所述,什么是文化至今仍是一 个相对模糊,争议较多的概念。但其中 有一点是大家都明确的,即文化的核心 问题是人,有人才能有文化,不同种族、 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文化。 一般来讲,人们把“文化”分做三 个层次: 即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

所谓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个民族的心 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 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 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是一种深层次 的文化;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在哲学理论和 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的各种制度。它们或历代相沿,或不断变化, 或兴或废,或长或短,既没有具体的存在物, 又不是抽象的看不见,是一种中层次的文化。 所谓器物文化,是指体现一定生活方式的那 些具体存在,如住宅、服饰等,它们是人的 创造,也为人服务,看得见,摸的着,是一 种表层次的文化。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西方文化史 绪论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西方文化史 绪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086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