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浙江实用医学2009年6月第14卷第3期ZhejiangPracticalMedicineJune,2009,Vol.14,No.3
样体切除法。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采用腺样体刮匙直接从口腔径路刮除,由于视野不清,加之刮匙的选择往往凭术者触诊或间接鼻咽镜观察后确定,如刮匙的宽度与角度和患者鼻咽腔不符,容易造成咽壁组织、椎前筋膜、咽鼓管咽口的损伤,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另外,腺样体过度肥大可波及咽隐窝,盲目手术可造成腺样体残留,特别是近后鼻孔或两侧圆枕处的腺样体组织容易残留,致使症状改善不佳或易于复发[4]。Havas等[5]在130例腺样体刮除术后立即行鼻内镜检查,发现39%腺样体残留,残留的腺样体主要位于鼻咽上、前部,这些
[6]
部位正是刮匙的盲区。Yanggisawa等首先报道了鼻内镜下经口使用鼻科全自动吸引切割切除腺样体。本组45例,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作者认为此术式较传统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手术视野清晰,电动负压切割器可完整切除肥大腺样体,而不损伤鼻咽部其他结构,从而避免术后多种并发症;(2)直视下手术止血彻底,活动性出血可用电刀止血,避免术后出血的可能;(3)术中鼻内镜及电动切割器经口进入,避免了经鼻腔手术容易损伤鼻腔黏膜的缺点;(4)切割深度容易掌握。椎前筋膜较韧,颜色稍发白,损伤时容易造成出血及术后感染。(上接第237页)表浅和深部的髓静脉[3]。当其中某一静脉系统出现异常时,如发育异常、梗阻或动静脉分流致静脉压升高时,髓静脉代偿性扩张或出现异常的静脉支向另一静脉系统引流,出现CVM改变。本组有6例患者因颅脑术后复查磁共振检查时发现,是否表明手术改变局部脑组织静脉结构,引起静脉压升高,以致于发生CVM,有待于进一步
间发作、研究。CVM临床上偶有癫疒蛛网膜下隙出
血、脑内出血等,有约1/3患者无神经症状[3]。颅内出血多半是由于混合性静脉-海绵状血管瘤与
[5]
动静脉畸形共存所致。
312 脑静脉畸形的影像表现及MRI的诊断价值 CVM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表现,特别是脑血管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DSA不但可以显示脑静脉畸形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的典型的/水母状0表现,而且还可以动态观察畸形血管的引流方向。但DSA检查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而造影剂的副作用不可避免,况且检查费用也较昂贵,不适合作常规检查。而MRI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其平扫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或长T1、短T2信号/水母头0状髓静脉,本组5例患者平扫即见/水母头0状髓静脉;流空之长T1、短T2信号引流静脉,本组13例患者平扫即见较粗大的流空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经口腺样体切除术应注意以下几点:(1)切割腺样体应从下缘或侧缘开始,逐渐向中央切除,这样切割面小,出血少、保持切缘清楚,不易残留,容易显露咽鼓管咽口及圆枕等结构,减少损伤机会;(2)如遇鼻腔狭窄,内镜不能进入可选择较宽敞鼻腔进入,如两侧鼻腔狭窄,可将下鼻甲向外侧骨折以利器械通过;(3)巨大腺样体切除困难者,采用导尿管自鼻腔插入,口咽拉出打结悬吊起软腭,这样能大大增加手术空间;(4)始终保持切割器头刀片朝着腺样体,尤其在切除咽鼓管咽口周围肥大腺样体组织时,勿损伤咽侧壁结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24例脑静脉畸形的磁共振诊断_王宇军(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