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火邪易扰心神,轻:心神不宁,心烦躁动。重:神不守舍,狂躁不安,神昏谵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3.火邪易致肿疡:局部红肿热痛
(4)火邪易伤津液: 出现口渴喜冷饮,舌干少津,尿少便干等,津液耗损不甚,脉失濡养而有拘急或动风现象。(5)火邪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使血流加速,甚则迫血妄行,加之火热灼伤脉络,出现各种出血症状,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紫斑等。
15、望诊中病色哪几种,意义?
常色
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
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
病色
病色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恶与变化。
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佳。
(1)青:主寒、痛、瘀血、惊风: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黑者,多属于心气、心阳虚衰,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者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可见于真心痛病人。面色青黄(苍黄)者,可见肝郁脾虚,肝脉瘀阻。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见青色,为小儿惊风。
(2)赤:主热证:满面通红(实热证),两颧红赤(虚热证) (3)黄:主脾虚、湿:萎黄:脾胃气虚,黄肿: 脾虚湿盛 (4)白色:主虚、寒:面色淡白无华: 气血虚面色晃白: 属阳虚面色苍白: 亡阳、脱血夺气或阴寒内盛。 (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面色淡暗: 肾阳虚面黑干焦: 肾阴虚眼眶周围色黑: 肾虚水饮或 寒湿带下。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多为瘀血久停所致。
16、正常舌象的特点,意义?
主要是观察舌质(舌体)和舌苔的变化。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异常舌象及临床意义:望舌质(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舌色: 淡白、红、绛、紫。舌形:老嫩、胖瘦、裂纹、齿痕
(1)舌色:淡白:主虚证、寒证。红舌:主热证。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青紫舌:主气血不畅 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热毒炽盛— 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舌青紫或紫黯—外伤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
(2)舌形:老舌:实证、热证。嫩舌:虚证、寒证
胖舌:主虚、湿: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盛,心脾有热;舌肿胀紫暗多为中毒。 瘦舌:舌瘦瘪淡红而嫩: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舌瘦薄绛干: 热盛伤阴,阴虚火旺。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中医学大题历年总结(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