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JSoutheastUniv(MedSciEdi)
2011,Aug;30(4):662-666
·综·述
肝细胞肝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2
傅央波,陆枫林
(1.东南大学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09;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肝癌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是早期诊断、复发监测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方法。血清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抗原、相关酶和同工酶、肿瘤相关基因等几类。作者综述了血清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复发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近年来新
TERTmRNA以及它们在预后评估、出现的一些新的标志物如AFPmRNA、复发监测上可能会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肿瘤标志物;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735.7;R730.4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1-6264.2011.04.034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癌(PHC)的91.5%,其在世病死率居第3界范围内每年的发病率排第5位,位
[1-2]
[文章编号]1671-6264(2011)04-0662-05
些小肝癌(直径<3cm)并不能分泌足以达到诊断浓
其敏感性较低。同时在部分慢性肝病患度的AFP者,
者中AFP同样有所增高,这就影响了AFP的特异
[7-8]
。但在肝癌高危人群中周期性监测AFP,性可以达到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效果。肝癌患者经治疗后,血清AFP可下降甚至消失,之后出现再次升高则可提示复发,因此AFP可作为判断疗效和复发的指[9]标。1.2
AFP异质体
Taketa等[10]于1990在实验中将AFP与各种凝集
AFP-素结合电泳分离出3条带,分别命名为AFP-L1、L2、AFP-L3。其中AFP-L1来自良性肝病,占主要部分;AFP-L2来自孕妇;而AFP-L3为肝癌细胞特有。AFP-L3正常值为10%~15%,>15%则提示肝癌。在鉴别肝癌与良性肝病时,肝癌患者AFP与小扁豆素的结合
良性肝病患者AFP结合率<25%,显示了其率>25%,
·L-1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其不受AFP>400μg
[11]
诊断标准的限制,可缩短肝癌的诊断时间。吕强声
[12]
等将收集的245例住院患者以及健康患者分为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及健康献血者4组,以放射免
。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人数为11万,占世界肝
[3]
癌死亡人数的45%
。肝癌起病隐匿,早期常缺乏典
[4]
型症状,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已处于中晚期,手术切除后5年复发率54.1%~61.5%
。肿瘤标志物检测对
肝癌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通过监测肝癌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能比其他方法提前3~5
个月发现肿瘤或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预测和诊断的从而提高疗效,改善预后。肝癌血清标志物主针对性,
要分为PHC的蛋白质抗原、相关酶和同工酶、肿瘤相关基因等几类。现就血清标志物在HCC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复发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价值进行综述。
1
1.1
蛋白质类抗原
甲胎蛋白
AFP)自1970年以来,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5]
作为诊断PHC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中
。
AFP>500ng·ml-1对有临床症状的肝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当HCC直径>1cm时即可出现AFP阳性,而影
[6]
像学征象需等到HCC直径>2cm。但是目前对一
疫法测定其血清中AFP-L3与总AFP的比值(AFP-L3%),结果显示肝癌患者的AFP-L3%为90.9%,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组,肝癌患者手术后AFP-L3%明
[收稿日期]2010-12-02[修回日期]2011-02-25
[作者简介]傅央波(1985-),女,浙江慈溪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肝癌早期诊断研究。E-mail:fu_crystal@163.com
[通信作者]陆枫林E-mail:lufenglinmytutor@163.com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肝细胞肝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1]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