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通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管理学通论
题型:1、名词解释
2、选择(不定项选择)
3、判断(错的需要改错)
4、计算(决策树、盈亏平衡点、线性规划、网络图) 5、案例分析 6、简答题
第一章 管理导论
第一节 管理的产生、发展与现象
1、 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 管理的对象(可能考问答、选择): (1)人力资源;(2)物力资源;(3)财力资源;(4)信息资源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 1、 管理的性质
(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 ①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合理组织生查理的必要手段。
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
②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①科学性: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
②艺术性: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有序哦灵活的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2、 管理的基本方法(区分强制性和非强制性)
(1)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利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特点:①强制性;②范围性;③速效性
(2)经济方法:指以人们的物质利益需要为基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物质利益手段来执行管理职
能,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利益性;③关联性
(3)法制方法: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依法管理,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特点:①强制性
(4)教育方法:指按照拟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以改变被管理者的行为,执行管理职能
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渐进性;③灵活性
第三节 管理者
1、 管理者:指拥有组织的制度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2、 管理者的技能分类(名词解释、判断改错):
(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管理者可通过教育、学习和培训等途径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记性沟通的能力
决定人际技能的组要因素是人的性格,其次是学习和培训
(3)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
概念技能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知识、经验、胆识等,其提高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
过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管理学通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