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南风草木香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pdf

4

量使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大剂量时产生急性坏

死;易引起间质性肾炎,但不影响肾小球。其机制为药物被重吸收进入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的吞饮作用进入细胞质的空泡,并与溶酶体融合,在溶酶体内形成髓样小体,溶酶体肿胀破裂后,药物再进入其他细胞器,最后导致细胞死亡。临床化验可见蛋白尿、管形尿、尿中红细胞、肾小球滤过减少,严重者可发生氮质血症及无尿等。以上表现多为可逆性变化,一旦停药可渐恢复。不同品种药物的肾毒性与其在皮质中的蓄积量成正比,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均相似,妥布霉素较低。近期用过氨基糖苷类者、年老、严重水与电解质失衡、剂量过高以及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如呋塞米、多黏菌素、两性霉素B等合用时容易发生肾功能损害。

表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比较[1]

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

耳蜗毒性

++++++++2.选择低毒性抗生素:据报道,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耳毒性与该药分子结构中氨基数目有关,氨基数

目越多则毒性越大,如新霉素、西索米星和奈替米星,因其分子中分别有6、4、3个氨基,耳毒性依次由

[2]

大到小。利用这些规律,可避免临床选药的盲目性。

3.给药方法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氨基糖苷类1日1次给药所引起的副作用低于1日多次给药或持续静脉给药,对肾皮质的药物蓄积量也最低。但因氨基糖苷类的毒性反应与机体的状态有关,所以伴有肾功能不全、老年病人或有其他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仍以多次给药为宜。

4.避免毒力协同作用:有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单独使用,其毒性并不大,但若同时与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联用时,毒性大大增强,可产生广泛而不同时还应注意避,用,也应慎用,以: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超过7d,毒性反应的危险性增加,需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调

前庭毒性

++++++++++4.过敏反应:氨基糖苷类有时可引起皮疹、药物

热、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粒细胞减少以及过敏性休克。其中链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高,虽较青霉素低,但病死率却非常高,应予注意。

5.二重感染: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由于用药时间过长,可产生耐药性并可酿成二重感染。

6.其他:氨基糖苷类大剂量使用或静脉快速滴注时,可引起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抑制或暂停。此外,有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引起肝损害,转氨酶升高,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少数还出现黄疸,一旦停药很快恢复正常;也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但较少见。

四、氨基糖苷类药物毒性的防治

1.禁用或慎用人群:因本类药物可通过血胎屏障,对胎儿有耳毒性作用,所以孕妇慎用或不用;新生儿、早产儿、老年人也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此外,上海对1168例聋哑儿童的调查结果表明,有79.1%的患者在1~4岁时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引起重视;有遗传缺陷的患者(12srRNA位点A→G点突变),禁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良反应(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560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