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尽量减少焊缝中的含氧量。①防止焊缝金属被氧化,减少在液态金属中的氧;
②排除脱氧后的产物;
先期脱氧:在药皮加热阶段,固态药皮中进行的脱氧反应叫先期脱氧,特点
是脱氧过程和脱氧产物与熔滴不发生直接关系;
沉淀脱氧:是在熔滴和熔池内进行的,其原理是溶解在液态金属中的脱氧剂
和FeO直接反应,把铁还原,脱氧产物浮出液态金属。
重扩散脱氧: 是指被焊金属的氧化物通过扩散从液态金属进入熔渣,从而降低焊缝含○
氧量的一种方式。脱氧的程度由分配定律决定。其特点是不会因脱氧造成
夹渣,但不是脱氧的主要途径。
选择脱氧剂原则:
1) 在焊接温度下脱氧剂对氧的亲和力应大于母材对氧的亲和力。焊接铁基合金时,
A1、Ti、Si、Mn等可作为脱氧剂。
2) 脱氧产物不溶于液态金属,其密度也应小于液态金属的密度,从而使脱氧产物
尽快上浮到液体中上,以减少夹杂物的数量,提高脱氧效果。
3) 综合考虑脱氧剂对焊缝成分、力学性能及焊接工艺性能的影响。
4) 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注意经济性。
14)焊缝金属中硫的危害控制
硫以MnS、FeS两种形式存在于钢中。
MnS不溶于液态铁中,浮到熔渣中。少量的MnS夹杂物以弥散质点形式分布于缝。
FeS的形式存在:凝固时FeS容易发生偏析,以低熔点共晶Fe+FeS(985℃)或
FeS+FeO(940℃)的形式呈片状或链状分布了晶界,增加了结晶裂纹的倾向,降低
焊缝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焊接合金钢、尤其是高镍合金钢时,S形成的NiS又与Ni形成熔点为644℃的
低熔共晶NiS+Ni,使焊缝产生结晶裂纹的倾向更大。
增加含碳量会促使硫发生偏析而加则它的危害性。
控制硫的措施
(1)限制原材料的含硫 (一是母材,二是焊丝,三是药皮与焊剂)
(2)用冶金方法脱硫
15)焊缝中磷的危害
磷在钢中主要以Fe2P、Fe3P的形式存在。
在液态铁中可溶解较多的磷,固态铁中磷的溶解度很低。
磷与铁、镍可以形成低熔点共晶。 焊缝凝固时,磷易造成偏析。
磷化铁常分布于晶界,减弱晶间结合力,增加焊缝金属冷脆性;
磷还能促使形成结晶裂纹。
控制磷的措施:
(1)限制原材料的含磷量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要点归纳总计(10)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