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1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花开成海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和西方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融的产物。

新中国的成立,使香港文学与内地文学的联系暂时中断,香港文学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

发展道路。右翼文人成为第三波南来作家,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掀起了美元文化思潮,鼓吹反共文学。而留港的进步作家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50—60年代在香港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徐讦、张爱玲、唐人的小说创作。50年代中期,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港兴起;通俗文学崛起并蔚为大观,包括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

70年代以后,香港文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都市文学。文学创作全方位发展:通

俗文学不断发展(言情小说突飞猛进,武侠小说走下坡路)。

80年代,香港文学社团不断涌现,以香港作家联会影响最大。回归给香港文学带来了新

的契机和挑战,两地的频繁交流也推动了双方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刘以鬯的“实验小说”

一、作者简介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字昌年,1918年12月7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大学毕业后先 二、《酒徒》:反传统特征和现代主义精神

(一)传统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混合物:

小说分成了两个部分:

幻象,构成虚幻情节。 后在上海、香港从事编辑工作,迫于生计开始写作小说,著有小说集《天堂与地狱》(1951年)、《寺内》(1977)、《1997》(1984)、《春雨》(1985),长篇小说《酒徒》(1963)、《陶瓷》(1979),论文集《端木蕻良论》(1977)、《看树看林》(1982)、《短绠集》(1985)等。 其外部结构以主人公的“醉—醒—醉”、“现实—梦幻—现实”的循环形式进行,从而把 一是主人公“醒”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构成写实情节。二是主人公“醉”时的幻觉和

(二)诗和小说的混合物:

作者为表现万花筒似的幻觉和幻象,发泄如火山爆发般的激烈情绪,便采用了跳跃性的

和抒发性的诗的语言和诗的形式。

(三)小说的内在结构:

主人公与麦荷门、莫雨的关系构成事业线索;主人公与张丽丽、杨露的关系构成爱情线

索。而这两方面正是现代社会和人的具体体现。他们之间的所有矛盾一次比一次沉重地把主人公推向绝境。

是一位曾被称为“鬼才”的教授作家,浙江慈溪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继续就读研究生,1936年赴法国留学,得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孤岛时期”滞留 第三节 徐訏(1908-1980)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当代台港文学专题(1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929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