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自然区划研究
维普资讯
第 4 5卷第 1期 1 9年 3月 90
地
理
学
报
V .45, N o 1 .
^CT A G EOG RA PH I A S N蛇^ C I
Ma一 1 0 r 9 0
贵州省自然区划与区域开发蔡运克 ( E京大学地理系) j
提要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土地段为制图单元,据初级地貌形态组合、壤和根土
植被的差剐,可分出 j粹一级土地类型和 7 8种二教土地类型。把土地类型结构相对一致的范疆组合为自然小区,贵州省共有 3 2个自然小区。参照“由上向下’,绎,的演自然小区再“由下向
上地归纳为 7个自然亚区和 3个自然区,同时也明确地划定了界线。这样,全啻自j区j方 }: ! I; I案在贵州省得以彻底贯彻,地分类与自然区置也统一起来。然后以自然区划为框架,自然 土 5以资源结构为基础,述了每个区蝴单元的箧域开发战略。论 关铺调土地分类土地结掏自然区划区域开发贵州省
一
、
引
言
历次垒国自然区戈
在戈分封低级单位时,都只能提出一般原则而未能作实际划 0
分。中国综台自然地理区划的一个新方案简化了区划等级,’这与当前国际上的趋势 闻是一致的但同样未作低级单位的具体划分。这除了因为这些工作皆面向全国,划分低级单位的需要不是当务之急外个并非不重要的原因 (如赵松乔教授指出的 ):由一正是
上向下’进行区划,对全国的前三班区捌单位的划分比较有把握,但越向低级单位划分,指标越不容易选择,界线越不容易确定,区际问的差异越不容易区分”。何以如此?原来,由上向下”剖的逻辑步骤需要有明晰的理论来演绎,自然区划里即是发生学理论,分在而
发生学理论目前还仅限于分析气候、地质构造和大地势地貌,因而只能用于大尺度地域分异的分析。
另一方面,各省区的自然区划亦往往采取“由上向下分割的步骤,同样难于划分低级单位,不能不说失之过粗。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省区自然区划往往各行其是,很少考虑相互间的衔接及与全国区划的协调,利自然区划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不 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归结为一点,即如何将全国自然区划
方案贯彻到底?看来应另辟鼷径,取以实地可观察到的事实逐次归纳的逻辑步骤 土地类型圈基础上根据土地结采在
构“由下向上”组合自然区域单元,是这样一种归纳步骤;就它可以较好地确定低级区划单位,也可以使较高级区划单位的界线更准确、客观。这样,“由下向上组合成为“由上向下分割的必要补充,二者磉途同归。本文以最新全国自然区划方案为框架,“由上向’车项研究得斟赵松乔教授指导,谨致谢愧。 来稿日期: l 8年 9月。,B
贵州省自然区划研究
维普资讯
地
理
学
报
下”明确自然区、地自然亚区的划分;“由下向上”组台自然小区并确定自然亚区和自然 地区的界线。由此把全国自然区划方案在贵州省实地贯彻到底,同时也把土地类型和自然区划两种研究统一起来,
此外,我国自然区划历来以?为农业服务”为中心任务,今后应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把应用方向扩展为“区域开发和国土整治服务”于贵州省这样经济不发达而自然资为 o对源丰富的地区,区域开发的核心即资源开发。自然区划框架对此是特别适宜的。本文在划分自然区划单元之后对区域开发战略,加以探讨。也
二、贵州省的自然地理背景和自然地域分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条件殛一般特征,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范围北起四川盆地南缘山地和鄂西南山原,南至南盘江、其.
红水河河谷和桂西北山地,纵跨近 5个纬度 ( 4 3一 2。 5,长约 5 O m; 2。0N 1 N) lk西起滇东黔西高原,东至湘西丘陵山地,横越 6个经度 ( 0。 l一 19 3 )宽约 6 0 m; 13 3 E 0。 0E, 1k土地面积 1636 m ( 2 4 4t万亩 )贵州省主要受太平洋季风控制,部还受印 7 6 k台 6 5 .5。西度洋季风的影响。季风活动频繁,北气流交替,之地形影响,形成准静止锋,就贵 南加常造州多阴雨、日照的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少
贵州省位处南蛉复杂纬向构造带之北,川滇经向构造带之东,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三隆起带西南段,居我国东部与西部不同地质构造面貌的转变地带,因而
地质构造复杂, 正地
层出露齐全,矿藏样多量大。贵州在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上均属扬子准地台,古生代及中生代为海相沉积区,故碳酸盐类岩层广泛分布 (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 7移) 3;新生代以来自
西向东大面积、大幅度掀斜上升,使地势高起于广西、湖南、四川达 l 0 m以上, O0且造成尉烈的差别侵独,而形成形态多样复杂的切割岩溶高原地貌。因
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条件综合作用下,其它自然地理要素也独具特龟:水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而以黄壤和石灰土为主;植被则是种群丰富、岩溶生境特征田显的湿润亚热带植设 o ( )自然地域分异二
研究自然界的空间分异应分若干层次,此即研究尺度或称解析水平 (eouin l— rslt e o v1C。贵州省的地域分异可按自然区 . e)J s自然亚区、自然小区和地方四个尺度来研究。1自然区分异 .“自然区的划分,照气候一物一壤等地带性因素和地貌一按生土地面组成物质一文地质水等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分异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合理土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向” H。但在贵州,些综合指标的关键却是大地构造和环流差异。这 贵州在 I级大地构造单元上绝大部分属上扬子台褶带和江南古隆, J黔北赤水一永一 习隅属四川中台坳”。上扬子台褶带与江南古隆在地质史晚期整体隆升,构成贵州高原的主 体,其景观特征已如前述。四川中台坳则是自震旦纪以来较稳定的坳陷区,积了较厚的 沉1贵州雀地质局区埔地质调查大队, )贵州地质概述,州地质局铅印,1 8,l贵 91 3
贵州省自然区划研究
维普资讯
l期
蔡运龙:贵州省自然区划与区域开发
“层”形成典型红岩地貌;地势相对贵州高原低下,红,且因而热量条件较好,育了紫色土 发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景观特征实与四川盆地无异,当属四』『地自然区。 1盆 西风南支急流给我国西南部带来 l至翌年 4月的干季, i月这是云南高原自然区与贵 州高原自然区分异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个原因是地势。这两个自然区“基本的差异是 另最气候及地形均不相同。在气候
方面,云南高原 )年及各月相对湿度较低, 百分率较 (全日照大,季降水占全年百分率较小,季温度较高,季温度较低。在地势方面,高原、山冬冬夏高与深谷交错,拔高度在 10 - 3 0m.间,伏很大,化很大”海 50 00之起变。黔西北威宁一带情 况与此非常相似而与贵州高原迥然,当属云南高原自然区。 2自然亚区分异 .“自然区之下,要按照地貌、面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的特点及其在气候一 在主地生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贵州省自然区划与区域开发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