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西方政治心理学简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中国和外国政治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的阐述 ,使学生对政治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全面 系统的认识。
第一节 西方政治心理学研究的起源
一、西方政治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史1、政治心理学的萌芽时期
2、政治心理学的初创时期3、政治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4、政治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1、政治心理学的萌芽时期政治心理学的萌芽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9世纪 前半期。 在这一时期,许多思想家对政治心理学都有所研究 ,从而为以后政治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富有启发 性的观点。 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
基雅维利、卢梭、霍布斯、孟德斯鸠和黑格尔等。
柏拉图是最早对政治心理学的思想做出论 述的思想家。
他首次对各个阶级所需要的心理进行了探讨 。柏拉图认为,每个人虽然都是神创造的,都 是兄弟,但兄弟之间却是不平等的,神在铸造 他们的时候,加入了质料不同,人们的社会地 位也就有了明显的差异。神在有些人的身上加了黄金,这些人应是统 治者,加入白银的就是统治者的辅助者(军人 ),而那些加入铜和铁的人就是农民以及
技工。
不同的人所要求的心理素质也有所差别:统治者需要 的是智慧,军人需要的是勇敢,需要对统治者做出的决 策的一种坚定的信仰,一种忠诚。
农民、技工和其他人是只知满足其欲望的人: 各种各样的欲望、快乐和苦恼都是在小孩、女人、奴隶和那些 名义上叫做自由人的为数众多的下等人身上出现的。
柏拉图对政治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他对政 治社会化的论述。 柏拉图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先入 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
易更改的。因此我们特别要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 高尚的故事。”
柏拉图说谁想做一个好农夫,他就必须做耕耘的游戏。护卫者应该在模仿中成长, 模仿那些勇敢、节制、自由的人,但是不 能模仿下层人,也不能模仿女人。
与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人的习 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他看到了习性 对法律制度维护的一面:“法律之所以能 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而遵守法律的 习性须经长期培养,如果轻易地对这种或 那种法制常常作这样或那样的废改,民众 守法的习性必须消减,而法律的威信也就 跟着削弱了。”
亚里士多德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应该符合其天性,顺其自然: 从婴 孩期未到五岁止的儿童期内,为避
免对他们身心的发育有所妨碍,不可教他们任何功课,或从事任何强
迫的劳作。 这时应该安排游戏或 其它的娱乐方式。 亚里士多德主张在教育儿童时,尤 其应该注意不要让儿童在奴隶们之 间消遣他们的光阴。5岁大的斯特勒已长成一名肌肉男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这一影响 后世的重大的政治心理学命题。他认为 人类自然是 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他把人类的这种特性看作
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只有生活在城邦之中,才能培养 中优良的品德,反之他就有可能违背正义,堕落为最 恶劣的动物。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是好利的 ,他奉劝君主 务必不要对他人 的财产虎视眈眈,因为人们忘记 父亲之死比忘记遗产的丧失还来 得快些。 因此,作为君主来说 ,要善于用物质利益来控制下属 ,许多君主不懂得这一道理,从
而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卢梭是一位崇尚人性自然 的思想家。在《爱弥尔》中
,向我们描述了爱弥尔由儿童逐渐成人的过程。通过这 个过程,卢梭向我们表达了
这样的思想:应该发展儿童的个性,尊重自然给予儿童 的善良的禀赋,使他远离一
切成见,远离一切不是以理性为基础的传统,从而最终 把他培养成一个能够独立判 断的人。
《爱弥儿》: 尽管有许多的人著书立说,其目的,据说,完全是 为了有益人群,然而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 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 ,就全变坏了。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 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 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 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 岩石上也能够生活。
卢梭强调了人性的两方面:一是人的自我保存,二是人的 独立判断的能力。他说:“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 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是对于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 ;而且,一个人一旦达到有理智的年龄,可以自行判断维 护自己生存的适当方法时,他就从这时候起成为自己的主 人。” 因此,政治制度的设立在于与人性的协调。卢梭认为,
最好的法律不是形式上的法律,“这种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 心里。”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也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人性除了安全的需求之外,还有求利和荣誉的需求。人 们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自己的名誉,或是自己 的安全而与他人发生争斗,这就是“每一个人对每个 人的战争。”但在这种状态下,社会
永无安宁之日,
而每个人也无安全之感。在这种情况,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出牺牲,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换取和平、安宁。 于是就产生了国家。权力集中于这人或这个集体,被 称作主权者。
孟德斯鸠论述了自然环境对人
的政治心理的影响。气候不同,人们的心理就会有所不同。 炎热国家的人民,就像老头子 一样怯懦;寒冷国家的人民,则 像青年人一样勇敢。 具体到国
家来说,孟德斯鸠说,印度人天生就没有勇气,有极大的毅力但 非常软弱,而东方国家精神懒惰 。
黑格尔认为人性的内涵是丰富的, 人生来就有对权 力的冲动,也有对财产、对道德的冲动,也有性爱的冲 动、社交的冲动,如此等等。 在这些冲动中,黑格尔 强调了对财产的冲动,他认为财产与人格的独立是密不
可分的,因此也是不可转让的。黑格尔有着明显的种族主义思想。他认为哲学的最高本 质是绝对精神,它又表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 发展的动力。但是民族文化程度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权 利也会有所不同。 文明民族可以把那些在国家的实体
性环节方面是落后的民族看做野蛮人。
黑格尔认为,在当今社 会中,世界精神在日耳曼 民族身上得到了最完满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第一章 政治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