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代鹤锋,袁净:旅游区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比较研究
1引言
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其在区域发展中经济拉动、就业带动、文化保护与环境保育等作用和优势明显。随着旅游业产业地位和经济作用的逐步增强,继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旅游规划浪潮后,各地将旅游规划与开发又推向了一个高潮。但日益增长的旅游区控规需求与目前我国旅游区控规“乏统一标准、无技术规范、缺理论研究、弱监管体制”而不能切实指导旅游区控规实践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随之而来的是旅游区过度开发、容量超载、、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1]。“过分城市化与商业化”
然而,从总体上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旅游区总体规划难以成为旅游区开发建设的直接依据,而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施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旅游系统的控制又过于死板。处于桥梁与纽带地位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却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种种难题。因为旅游区控规承上启下,具有宏观(总规)与微观(修规)的双重性,并以量化指标、图则标定、条文规定、景观设计等多种手段对旅游要素进行控制,同时又能与管理结合、与规划衔接,作为旅游区管理的重要依据[2]。
公园为例,对国家森林公园控规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拟定了国家森林公园控规控制要素。而林超利等(2009)则以西双版纳孔明山景区为例,从游客行为角度出发,提出了游客行为导向下的风景区控规思路与理念[12]。
国外在“国家公园”治理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国家公园在资源保护方面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资源保护管理办法。日本按照生态系统完整性、风光秀丽等级、人类对环境影响程度、游客使用的重要性等指标将国家公园的土地分为四个类型区域—特殊保护区、海洋公园区、特别区和普通区,并详细规定了各个区域的建设方式与活动行为。挪威则对国家公园娱乐设施进行限制或进行具体的技术安排。
本文建立在城市控规理论与实践已较完善和合理的假设基础上,通过对旅游区与城市控规在产生背景、控制目标、控制任务以及控制体系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与分析,合理地借鉴和吸收城市规划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探寻旅游区控规的科学发展之路。
3城市控规与旅游区控规的比较
3.1产生背景
城市控规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旅游区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比较研究(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