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
[摘要]利用scl-90量表对贵州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发现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其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等,因此要采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程、个人进行一定的调试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心理 策略
[作者简介]余彬(1971- ),女,江苏南京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贵州 贵阳 550008)陈新宇(1958- ),男,贵州大方人,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75-02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高职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贫困生人数比例相比,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占有更大比例,伴随经济贫困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近些年日益凸显,有资料表明,普通高校心理问题人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20%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年更是达到了30%左右,而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人数比例尤甚,达到38%左右。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贫困生要面对更多来自经济、就业及家庭环境压力。因此,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隶属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范畴;另一方面,作为特殊人群,又有其自身特点。对当前高职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外语学习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