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财政部长俺雷·威拉旺辞职。因担忧汇率贬值,泰铢的利率急升,股市、地产市场狂泻,整个泰国笼罩在一片恐慌中。
7月2日,在耗尽了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之后,泰国央行宣布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汇率重挫20%。亚洲金融危机由此正式开始。此时,距泰国总理差瓦立在电视上公开讲话发誓泰铢不贬值仅仅两天。
以泰国为中心的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一阶段。
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定值偏高→投机资本冲击→市场恐慌心理→资本大量外流→货币大幅度贬值
三、金融危机的扩散
1997年10月17日台湾突然宣布新台币贬值,由原来的28元新台币兑1美元贬值为31元新台币兑1美元,贬值11%。由此引发金融危机的扩散,在国际投机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金融危机迅速扩大到韩国、日本、香港。
其实台湾经济比较健全,国际收支平衡有余,且有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债极少,本来有能力维持台湾的金融稳定,但是台湾却采取了不负责的策略,使得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扩展了深度和广度。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四、香港的经济状况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香港的经济经过两年调整后,于1996年开始从谷底回升。1997年香港经济发展更快,前三季度的增幅分别为5.9%、6.8%、6.0%。由于回归因素的刺激,香港房地产市场也兴旺起来。恒生指数更是屡创新高,1997年8月7日达到16673.27点历史新高,红筹国企股红得发紫。与香港市场热火朝天的炒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基金经理们此时表现得相当清醒,他们纷纷减持港股尤其是红筹国企股。其中就有老虎基金、索罗斯量子基金等。
当时香港股市及地产市场的泡沫,已到达最后的惊人的疯狂程度,以下是一些表征:
一张新楼认购证的转手价达250万港币;
任何一家三四线股(垃圾股)传出被红筹企业收购的消息后,股价当天就暴涨100%至200%;
每天十大上升股票排行榜中,70%以上为红筹国企股;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红筹国企股的狂飙,交易量的激增使得红筹国企股的证券分析员需求大增,等等。
五、国际投机资金对港币的打击及香港金融市场的动荡 1997年10月随着东南亚各国货币大幅贬值,与美元挂钩的港币相对而言大幅升值。而从实证角度来看,新兴投资市场的货币贬值具有传染性,由于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雷同,所以存在竞争性货币贬值(CompetitiveDevaluation)的可能。邻近国家货币大幅贬值,使港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
1997年8月14日、15日两天,港币对美元汇率不寻常地快速下跌,港元远期汇率也相应下跌。市场上发现一些对冲基金大手沽空港币。香港金融管理局迅速反击,提高银行的再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回来,逼迫货币投机商在极高的贷款成本下平仓。事后来看,这是对冲基金的一次测试。尽管香港金管局看似初战告捷,但港币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的弱点已经暴露:同业折息因银根抽紧而飚升。
香港的汇率制度采用联系汇率制,是“货币发行局制度”(CurrencyBoardSystem)的一种形式。货币发行局制度的核心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发行一定数额的本土货币时,必须要有同等价值的外币十足支持的情况下才能发行。以香港为例,香港金管局规定1美元兑换7.8港元,相应地,每发行7.8港元,就必须有1美元外汇储备作为支持。
尽管香港流通的现钞有100%的美元外汇储备作支持,银行存款却并非如此。金管局收到1美元的抵押后,才容许发钞银行发行7.8港元现钞。在这基础货币之上,银行可通过信贷以倍数制造存款货币。1997年时香港流通中现金加各种存款的总额超过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