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高职高专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作者:任超
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09期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目前,该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本着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本文从培养目标、优化教材内容、实践活动的形式等方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剖析,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实效性;教材内容;实践活动形式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阶段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承托起民族的希望、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就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崇高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等关系。而这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课题,都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基础”课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一轮思政课程改革的深化,在国家教育部、各省教委的重视下和资深思政课教师的帮助下,这一年很多高职高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该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境,如今九零后的高职高专的学生们对于自身的状态和目前的社会环境还处在朦胧状态之中,不甚了解,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基础”课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对他们未来的择业就业和家庭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为了使教学能达到预期目标并发挥其德育教育的优势作用,本文从培养目标、优化教材内容、实践活动的形式等方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剖析,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思修”课程教学的困境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该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我校根据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学时:48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前各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显著,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
首先,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较大。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从南到北,由东向西,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攀升。所以,很多家长的培养理念发生转变,高职院校专业热门,学生毕业后就业容易,纷纷将孩子送进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因此,他们对学习内容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论提升高职高专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