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文言文资料(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18-10-23 本文由清风与我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其二,无中生有。文言文本来是比较难理解的,而且有些考生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 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命题人就会利用这一点,在设题时,把本来文 中没有的事件,强加于人物身上,而考生又因为在文言文方面不特别擅长,加上时间急迫和 粗心,很容易对其忽略不计,选中错误的答案。

其三,张冠李戴。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止一个,这样, 出题人在命题时很容易故意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 到甲身上。考生在阅读时确实看到文中有这件事情,然而,他们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些事情

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如有一篇文言短文中写某个官员爱民,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也把百 姓放在心上,最后把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在设题的时候,命题人把这一功 劳记在了这个官员的头上,说是这个官员爱民,把妻子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考生在阅读时 确实看到文中有把嫁妆分给百姓一事,但没有注意到底是谁分的,甚至有的考生还会认为, 丈夫妻子是一家,功劳记到谁的身上都行。这样草率地判断,当然不会选出正确的答案。

其四,在某些题中,人物事件都能对上,人是这个人,而事情又是这个人做的事,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其实不然。命题人总是会给你制造点麻烦,设下陷阱,引诱你出错,他们会在时间和事件的衔接上让考生产生错觉。如有一道题的设置,有一位官员不断升迁,在升迁中,他在每个阶段都建立了功绩,设题人就利用这一点,把这个官员在做太守时的业绩,改为他任节度使时的业绩。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差错,仔细推敲,才知大谬不然。总之,这类题只要考生认真去阅读思考,一般就不会中招了。

2017 2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和靖诗歌具有深远美好的意境。 B.林和靖诗歌平和醇正、宁静澹远。 C.林和靖的诗歌意在针砭朝政弊端。 D.林和靖在诗歌中寄托了闲适心情。

2016 23.第②段举孔子、颜渊为例,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圣贤为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B.交代“四勿”是圣贤道统传授的秘诀。 C.借助圣贤之人的做法,引出文章观点。 D.通过对比,揭示圣人之道的玄妙高远。

7.分析技巧类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句子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2017 24.分析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2分) 2017 26.第①段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14 23.第②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3分) 2014 25.赏析第⑤段运用整句的表达效果。(3分)

2013 24.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2分)

8.概括题

2016 21.依据②③两段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4分)

2017 25.概括这篇序言的行文思路。(4分)

26.概括作者的修身理念。(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2015 25. 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2014 21.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3分) 2014 26.分析第⑥段作者论述治学的思路。(3分) 2013 20.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

9.指代题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应当□ □ □ □。(2分)

10.逻辑分析类

2016 24.作者初见藤君就答应为他作记,原因是什么?(2分)

2017 20.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2分) 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 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 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2015 18. 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5分)

2015 2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吾知其所勉 ②居不静而静者 ③居静而非静者

④吾知其所警

A.③,①;②,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

2013 22.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013 23.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

11.虚词考察

2015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 B.乎 C..耶 D.也

常考字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 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高考文言文资料(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高考文言文资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37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