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高校管理人员类型图
·75·
理论探讨
书、中级管理人员证书和高级管理人员证书。管理职员的资格认定不是终身制,而是按照动态管理的方式,定期评定一次,随着管理人员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不断积累,其能胜任哪种类型、哪种等级职位,均可有所变化。
(三)良好的激励环境是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源
良好的激励环境不仅体现在稳定而合理的薪酬保障制度,还体现在精确定量的考核评价体系。高校管理人员作为一种专业化职业,应该享有富含激励的待遇保障。要打破单一的以岗定薪的传统模式,科学合理地量化评估不同类型岗位价值,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吸引和留住最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在考核评价体系中,要注重绩效考核,对管理人员的年度绩效评估,应该设计清晰而具体的职位职责量化评价和绩效量化评价表。考核内容则与管理者的岗位职责和专业素质密切相关,可涉及工作技能、岗位管理、工作质量、人际关系、问题分析、决策能力等多维度。为更好地区分考核结果,考核等级应更加丰富,以4-5个等级为佳。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加薪、今后晋升和培训的主要依据。另外,在具体做法上,还可借鉴教师队伍的“千人计划”、“1311”工程等,打造明星管理人员或管理队伍的“百人工程”等,从而达到激励的作用。
(四)将系统化培训列入学校计划
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培训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育,而应看作是专业发展的一部分。为此,一要做到全员性。每位管理者都是受培训者,同时每位管理者都应充当培训者角色,承担培训下属的责任。可尝试建立管理人员“导师制”,充分发挥校内优秀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作用;二要做到全面性。培训内容要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管理人员的专业需要,同时还能促进管理者的全面发展;三要做到全程性。培训工作要贯穿于学校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可在校内设专门的高校管理人员培训机构,负责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过程、追踪并评估培训结果,培训力求体现制度化、专业化、常规化的特点。
(五)培育和扶植校内专业组织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各种协会在教育管理培训、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如美国的全美教育管理协会(AASA)、全美教育协会(ACE)、英国的大学管理者协会(AUA)等。这些协会对协调高等教育的发展,维护管理者权益,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提供各种就业信息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管理方面的专业社会团体、专业协会很少,主要是高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在从事与高等教育相关的一些活动,即使有一些团体和协会也是官方性质的,发挥的作用比较微弱。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在校内建立类似国外专业协会的校内专业组织,完全独立和中立,促进高校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同时专业组织还可承担部分高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或是咨询、制定服务标准、从业人员准入资格资质审核等,从而推动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刘捷.专业化:挑战2l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M]
[2]白刚.论大学可持续发展对管理专业化的路径依赖[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2):10-12.
[3] Partington. P., Stainton.C.高等院校员工发展管理[M]. 王强,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4]戚业国,陈玉琨.国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比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
[5]郑雪玲.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05.
[6]别敦荣.中美大学学术管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7]李爱民.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8]胡冠中.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9] Roger. B. W., Don G. C., Theodore K. M.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化论[M]. 储祖旺,胡志红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段科锋)·76·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对策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