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历史高考模拟题材料题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18-10-23 本文由情绪难控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历史高考模拟题——材料押题二

11.(14分)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张鸣《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

材料二 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三 有学者说:“自秦开始,中国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已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及至汉代,则赋予这种体系以价值合理性。” 材料四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但王权统一国家之后成为专制的王权。??因此,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英国迈出了这关键性第一步??。——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分析材料一中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5分)

(2)指出材料三中“完成了其形式合理性的工作”主要的主要含义。(2分) (3)材料四中英国“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如何实现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人类社会出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3分) 1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之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 ——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

(1)学术界对冷战责任问题的观点不断变化,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3分)

(2)评述材料中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10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3.(1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分)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

1

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

国内外学人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说法甚多。较为恰当的表述是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情感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这一表述,不事先对民族主义作价值判断,而只是对民族主义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作客观的叙述,留下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评价的宽广余地。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洋货”还是“土货”?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华夷之辩”观念。促使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产生”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5.(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 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历史高考模拟题材料题二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历史高考模拟题材料题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53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