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2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理学和西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阶级和经济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6分)
16.(25分)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材料四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工业革命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失误前列地提高了生产率,不列颠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65年的60亿英镑。??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蒸蒸日上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被编入了生气勃勃、不断扩张的全球经济之网。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3分)“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2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8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2分)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2分)
3
(5)根据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状况? (4分)
17.(19分)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4分) (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6分)
(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6分)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3分)
18.2006年11月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广泛关注和思考。阅读下列选自《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材料二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材料三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材料四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请回答: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历史高考模拟题材料题二(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