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洪涝灾害
1.自然灾害概述
(1)概念: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分类: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大致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3)主要特征: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和潜在性。
(4)危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5)中国的自然灾害:最常见的是洪涝和干旱。
(6)衡量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除与自然灾害的本身变化有关外,还与发生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有关。一般人口越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损失越严重。 2.中国的洪涝灾害 (1)洪涝灾害的类型
①
②
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
??流域地貌特征
(2)形成洪涝灾害的因素?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
植被分布??人类活动
(3)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①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 ②我国暴雨具有季节性、频发性和高强度的特点。
③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灾害。 深度思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 1.各种自然灾害并非孤立存在的。 答案 正确。
各种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发展有各自的特点,也存在着内在联系,如泥石流是由强降雨或洪水诱发的地质灾害。 2.洪水≠洪灾。 答案 正确。
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造成灾害。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时才可以称之为洪灾。 3.河流不同河段洪灾的防治措施相同。 答案 不正确。
从工程措施看,河流上游应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以达到调蓄洪水、涵养径流的作用;而河流中下游应加固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等,以起到规避灾害的作用。 反思归纳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御 1.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1)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使得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高达80%。
(2)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湖泊萎缩,使上中游涵养水源能力和中下游蓄水、排水能力减弱。
(3)大量河道、湖泊被淤积、填埋,缺乏蓄洪、滞洪场所。 (4)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差。 2.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 (1)淮河的治理
上游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河道,分
流排泄洪水。 (2)黄河的治理
上游兴建水利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洪涝灾害问题的分析思路
1.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思路
(1)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2)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洪水治理问题的分析思路
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但对黄河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题组一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
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解析 洪灾的成因应从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地形、河流水系特征三个方面分析。措施应从移民或修建水库和大坝等水利工程两个角度分析。 题组二 城市内涝的防治
2.(2015·广东文综)夏季,我国部分城市城区常因暴雨而出现积水成灾的内涝现象。下列措施中,对减轻此类灾害基本无效的是( ) 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 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 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 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涝的解决措施,选项A优化城区雨污管网、D疏浚城区河流水道能加速城市雨水排泄速度,选项B扩大城区湖泊面积可以增加蓄水量,选项C加高城区防洪大堤主要作用在于防止河水上涨造成的洪灾,对城市内涝基本无效。
考点二 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危害重,其中台风、旱涝、寒潮、地震、滑坡、泥石流影响尤为严重。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每年的夏秋季危害 狂风、暴雨与风暴潮等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防御措施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③建沿海防护林 ①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 ②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①改变农业结构 ②种植耐旱作物 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④营造防护林 热带或副热带洋台风 面上强烈发展的气旋 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台湾等省区 员伤亡 主要发生在南方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暴雨洪涝 长时间无降水或干旱 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强烈的大风、降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寒潮 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崎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西南地区 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依次减弱 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人畜伤亡、财产损失大,公共设施遭严重破坏 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预警,做好防寒准备 地震、滑坡、泥石流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固建筑物和岩体,避开危险区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2017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Word文档:必修Ⅰ 第5章 自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