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第二讲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还原氢[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中,[H]产生自水的光解
B.光合作用中,[H]的作用是在暗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等有机物 C.有氧呼吸中,[H]的受体是氧气,该过程释放大量的能量 D.无氧呼吸中,[H]的受体是丙酮酸等中间代谢产物
解析:光合作用中[H]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中[H]用于与氧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中[H]用于与丙酮酸结合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2。
答案:B
2.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葡萄糖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D.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答案:D
3.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
B.在提取色素时向研钵中放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C.在实验操作中,滤纸条的一端要剪去两角,滤液细线要画得粗而直 D.在滤纸条上从下到上依次出现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黄色4条色素带 解析:在实验操作中,滤纸条的一端要剪去两角,滤液细线要画得细而直。叶绿体的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随层析液扩散速度由快到慢依次呈现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故滤纸条从下到上依次出现黄绿色、蓝绿色、黄色和橙黄色4条色素带。
答案:C
4.对下列两幅图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1
A.对绿色植物来说,图Ⅰ描述过程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中 B.图Ⅰ显现出该植物细胞正处于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 C.对黑暗中的绿色植物来说,图Ⅱ氧气浓度为6%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图Ⅱ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解析:绿色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故图Ⅰ描述过程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中。图Ⅰ中,线粒体产生的CO2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还要从外界吸收CO2,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在氧气浓度为6%时,CO2释放量最小,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二者强度都比较小。由图Ⅱ可以看出,当氧气浓度大于18%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即呼吸速率不再增加,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答案:C
5.如图甲为25 ℃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小麦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
B.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很可能是CO2浓度 C.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D.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B点将左移
解析:A点时光照强度为0,小麦只进行呼吸作用,故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C点为光饱和点,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和CO2浓度,由于此时温度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故限制因素应该是CO2浓度。由图乙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B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呼吸速率加快,而光合速率减弱,故只有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才能与呼吸速率相等,B点将右移。
答案:D
6.植物的光合作用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表示植物在三种不同光照强度下消耗CO2的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5~0 ℃时,温度和光照强度都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B.在10~30 ℃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C.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0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小于15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
2
D.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4倍光照强度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大于1倍光照强度时的光合作用强度
解析:由图可知,在-5~0 ℃时,温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在10~30 ℃时,光照强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光照强度相同,0 ℃时植物体内光合作用酶的活性低于15 ℃时酶的活性,所以0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小于15 ℃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由图可知在较低温度时,相同温度条件下,4倍光照强度和1倍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相同,另外如果温度较高,蒸腾作用增强,植物会出现气孔关闭的现象,所以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4倍光照强度时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大于1倍光照强度时的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C
7.(2016·江苏南京一模)某实验室用两种方法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坐标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时,消耗葡萄糖较多的是甲发酵罐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4 h和第0 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 C.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为异养厌氧型生物 D.该实验证明向发酵罐中连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乙发酵罐产生的酒精总量为15 mol,由于乙发酵罐中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故消耗的葡萄糖量为7.5 mol,甲发酵罐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9 mol,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为1 mol,故甲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较多,A正确;甲发酵罐的无氧呼吸开始于第2 h,B错误;甲、乙两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C错误;通入过多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得到酒精量会减少,D错误。
答案:A
8.某实验小组研究温度对水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3
A.依图可知,水绵细胞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5 ℃ B.图中水绵细胞积累有机物速率最大时的温度是25 ℃ C.每天光照10小时,最有利于水绵生长的温度是25 ℃ D.在5 ℃时,水绵细胞产生氧气的速率是消耗氧气的速率的2倍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优化探究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第二讲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