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
高考中常考的自然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
学法:学生学习要求:能把下列的规律原理用图画出来:画要点、画过程、画动态 ※经纬度变化规律
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为西经
※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图1) 直射点移动规律(图2)
图1 图2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区域为不同纬度的昼夜变化弧)(图3)
图3
※四季变化规律
※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 (图4) ※气温变化规律
图4
时间变化:夏高、冬低;14点最高、日出前后最低(南亚热带季风区5月气温最高)(图5) 空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图6)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左右。一般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黑夜。气温垂直递减率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反之越小,大气越稳定。
逆温: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
水平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图7)
100 气温℃ 太阳辐射 气温 12 14 50 0 -50 -100 A 28° 27° 26° 图7
B C D 图5 20 40 60 80 100 高度Km
图6
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冬季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密集(风力强);夏季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洋流因素。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海洋,冬季大陆<海洋,致使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凸出,7月前后向北
第 1 页 共 9 页
凸出,海洋上相反;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等温线沿等高线延伸——主要受地形影响。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谷地、盆地或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的西伯利亚。
思考:最冷南极大陆?西伯利亚1月气温低?(用中心词表示) 南极大陆:西伯利亚:
※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海拔越高气,压越越低(图8、9)
等压面c 等压面b 等压面a
图8
图9 等压面c 等压面b 等压面a
※大气运动规律
近地面受三个力的影响:和等压线有一个夹角;高空受两个力的影响,和等压线平行(图10) ※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图11)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图11)
分析图中的气压带(阴影部分)的名称和此时北半球的季节?
180o 图10 图11 第 2 页 共 9 页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 大洋东侧 90o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大洋西侧 90o 大气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70o 寒流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暖流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暖流 70o 60o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气 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o 地中海气候 50o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35o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10o 0o 25o 寒流 30o 热带沙漠气候 20o 10o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气候 0o
自然带分布规律(在下表中写出你知道的地带性、非地带性土壤名称)
大洋东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冰 原 带 暖 流 70o 60o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0o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大陆东部 大洋西侧 大气环流 极地高气压带 苔 原 带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带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带 70o 寒流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50o~60 o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35o 阔叶林带 25o 热带季雨林带 10o 寒 流 30o 20o 10o 热带沙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暖流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第 3 页 共 9 页
※河流径流季节、年际变化规律
受气候的降水特点的影响:夏雨型--夏汛;冬雨型—冬汛;年雨型—无汛; 季风区年际变化大,冰雪融水补给区年际变化小;年雨型区变化小 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图13)
3000 4 7 A
1.东部季风区A
200 4 7 图13 B
150 4 7 C
1000 4 7 D
1500 4 7 E
汛7、8月,枯12、1、2月;雨水补给;流量大,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东北地区B
4、5月春汛,7、8月出现夏汛;冬季低温,河流封冻,河川断流 3.西北内陆地区C
冰雪融水补给;汛期7、8月;冬季低温,无冰雪融水补给,河川断流;因融化量有限、蒸发强、下渗大、河流流量一般不超过250m3/s 4.南部沿海地区D
5月季风登陆出现春汛,8、9月多台风雨,9、10月夏季风南撤带来降水,出现第二次汛期;降水量大,流量大,汛期长,无冰期,水位差小。 5.西南喀斯特地区E
溶洞和暗河发育,河流与地下水关系密切,补给量稳定;流量大,水位变化小。 ※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东寒西暖;中高纬度:北逆南顺东暖西寒;南半球西风漂流自西向东自成环状 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带;环太平洋带 ※火山地震分布规律
※城市化规律
人口越来越多,用地规模越大,城市人口比重越大,城市数量越多,出现群、带。 3.高考中常考的地理原理有: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图14)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图14
受冷 受热
※热力环流原理(图15---16---17---18) 研究:在上面画出冷热不均产生的温度变化 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升降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第 4 页 共 9 页
b b 等压面等压面b 等压面a a 图17-18 同一水平面产生a
图16 升降运动 图15 冷热不均 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5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