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正文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歌唱活动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性直接影响幼儿能力的发展。在本人研究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在歌唱活动开展方面很多教师遇到过以下一些问题,引起我的思索,启发我选择这个研究课题。
首先,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要求孩子歌唱时要“微笑”、“唱出感情”、“唱出好听的声音”,但孩子们的表现却往往有些被动,就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或是孩子只是无表情的一遍一遍地唱,虽然老师问孩子对歌曲的感受,孩子们的回答也是说:喜欢,但是这句喜欢从孩子口中说出,总感觉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其次,有些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中,认为歌唱活动是最容易进行的,歌唱活动的目的就是把一首歌教会,让孩子能明白歌曲歌词的意思,并能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就可以了。
因此,在设计歌唱活动的环节时,总是一成不变的三部曲,即导入欣赏、分析歌词、教唱歌曲。通过这样的设计,尽管孩子在活动中也能学会唱歌曲,但是歌唱活动的价值并非只限于此。
歌唱活动并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要以音乐为契机,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对音乐的兴趣,对欣赏的能力,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感,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能够以培养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的创造力为己任呢,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创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为此本人通过教学实践,注重在歌唱活中对幼儿歌词创编能力的培养,探索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更有效的途径以及方法。本着一切从孩子出发,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1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1.2 研究的意义
1.2.1加强教师对歌词创编的重视程度
音乐活动在创造力的培养上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力。运用音乐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途径,从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1]指出:在音乐活动中要给予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将音乐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核心。
音乐歌唱活动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1],如果能够在歌唱活动中纳入歌词创编,可能起到非常突出的效果。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的唱歌的兴趣、发展唱歌能力,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新时期和新的教育理念下,已有了新的教育要求。在实施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进程中,作为新时期的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针对新的教育要求也在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本文对积极开展歌词编创活动的实验班与没有展开歌词编创活动的对照班进行实验对比,应用托兰斯创造人格自陈量表对实验后两班级幼儿的创造力进行测量,检验幼儿歌词编创活动对于提高幼儿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加强幼儿教师对歌词编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积极发挥幼儿即兴编创活动的教育意义,提高幼儿创造力与创新意识。
1.2.2为大班幼儿开展歌词创编活动的形式多样提供借鉴意义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幼儿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兴趣也越来越广泛,对事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尤其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特别喜欢非常新奇的事物,传统的一架钢琴的歌唱教学模式已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纷呈的,充满变化和乐趣的。调查中发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稿),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第二版
2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现大班幼儿在歌唱教学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死板的教学方式没有兴趣。为了适应大班幼儿的学习兴趣,歌唱教学的内容应该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应安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以及便于幼儿感受和体验的教学环节,以创设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歌唱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歌唱活动。所以,笔者希望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与分析其幼儿园开展歌唱活动中歌词创编的经验,通过此研究来给其它幼儿园在开展歌词创编时提供一些经验上的帮助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1.3 概念界定 1.3.1歌词创编
歌词创编是一种在歌唱教学中常见的发挥幼儿创造能力的一种方式。歌词创编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替换歌词,一种是续编歌词,具体采用的方式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来设计。但也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创编歌词,那些内容紧凑、富有韵律感、中心词突出的歌曲能为幼儿提供较多发挥想象和创造的可能性。
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可以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创造的乐趣上。
幼儿增编、改编歌词,不仅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对增强幼儿自信心、发展幼儿语言等也起重要的作用。
3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毕业设计(论文)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理论背景
2.1.1奥尔夫的理论观点
奥尔夫从原本性音乐教育观出发,推崇“即兴”。他认为[2]:“即兴,最重要的是让儿童从自己内心出发来玩和奏,而远离一切妨碍的因素”,也就是要让儿童无拘无束地来玩耍、来创编,在游戏中自由自在的创造音乐。只有这样,儿童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在快乐中激活他们自由创造的意识与潜能。本文研究的课题以奥尔夫的“即兴”为出发点,让幼儿在“即兴”中学会感受、学会使用、学会创造。
2.1.2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3]:“幼稚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
纵观国内外的一些教育理论和教育家提出的音乐方面的观点和教学方法,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非常重视幼儿音乐方面的培养,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理念上的经验,作为培养大班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歌词创编能力的教育思想。
2.2 文献综述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就音乐领域而言,我国确立了综合性的教育模式,音乐教育的发展上受到了“奥尔夫”“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影响,建立了“多通道参与”的音乐教学实践模式,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去感受理解音乐,比较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在教学的活动中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创造性。笔者在各大期刊论文中查阅到培养幼儿歌词创编能力的相关文献,归类如下:
2.2.1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进行歌词创编的应用现状的研究
[2][3]
古尼尔特·凯特曼,《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1987. 百度百科,陈鹤琴,网易http://baike.http://m.njliaohua.com//view/111212.htm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