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6 15:46:40 本文由閺夆晞濮ら埅锟�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走进《儒林外史》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

《儒林外史》节选:《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义务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是新的课文类型,是一篇课文的单元化。而《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组中的其中一个,本课教学应该围绕“作者如何把严监生的吝啬写丰满”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纵观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对严监生人物形象的塑造,最成功的不是动作描写,最大的特点是在期待与结果之间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反差,是某一种突转,抖包袱。要突出本课在本组中的“个性”,即讽刺手法。要靠感性的解读,进入小说创设的情境,让学生真切体会严监生的搞笑,体会讽刺的手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在情节中不断追问,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3.抓住细节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初步感知“讽刺”带来的意外效果。

4.产生对《儒林外史》这本书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趣,交流预习 1.读课题,知人物。

2.思考:故事中还有哪些人物?

3.关注着人物,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相机板书:情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关注人物,理清关系,梳理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后文中抓住小说主要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作铺垫。】

二、品读体验,随文得法 (一)感受病重

1.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读,勾画相关语句并做批注。

2.汇报交流: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3.个别读,齐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初步感受病重。 4.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严监生?

5.将感受送进这句话,再来读。(教师适时板书:两根手指) 6.质疑:读到这里,你是否产生了好奇,有了疑问或不解?

【设计意图:有人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从字词中体会严监生病情的严重,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或疑问,待教学进展到后面环节时,由“一茎灯草”阀门打开后,学生前面所有的铺垫、感性准备都“决堤”而出,从而获得阅读的高峰体验、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感受牵挂

1.读过课文,我们都知道这两根手指实际上指的是——(板书:两茎灯草)

2.我们一起读读文中的这句话。 3.那读到这里,你又有了哪些疑问?

4.读小说,就是要带着好奇心去追问,所以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福特斯在《小说面面观》中这样写道:——(课件出示:小说的作者总是一直吊读者的胃口,不断刺激他的好奇心。读者最初接触小说,总是带着好奇心追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5.教师总结方法:关注情节,不断追问是读小说的一种好方法。(板书:追问)。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跳读”的阅读方法,由“两根手指”直指“两茎灯草”,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质疑,不断追问,从而获取阅读小说的另外一种方法“追问”。】 (三)感受吝啬

1.结合阅读提示和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发现严监生师一个很有钱的人。

2.出示原著中的资料,让学生感受严监生是一个大富翁。

3.设想:一般情况下,这么一个大富翁,临死的时候会牵挂什么? 4.此时此刻,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5.教师小结:孩子们 ,你们看,我们抓住了故事的两个情节,不断地追问,就读出了他的吝啬。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补充原著中的资料,意在产生双重对比,第一层对比:严监生的家财和两茎灯草、恐费了油;第二层对比:严监生的牵挂和一般人的牵挂。通过这样的双重对比,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充分感受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吝啬、爱财如命。】 三、研读品析,感悟表达

1.出示去掉了三次猜测和三次摇头的文本,阐述理由,并问学生这样改写是否同意?

2.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加上这三次猜测和三次摇头呢? 3.出示阅读提示,学生静心默读三次猜测和摇头,圈画出众人的猜测及严监生的反应。 4.汇报交流。

5.聚焦三次摇头,引导学生发现三次动作的细微变化,以为细微变化所反应出来的心情的变化,感受“两茎灯草”对严监生的重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妙趣横生,一方面妙在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关注了言语本身,妙在学生自发地产生了问题,妙在教师自如地展示了问题解决过程,起到了引领者的必要责任,更妙在学生在语言的比较揣摩中悟到了语言的内蕴魅力——《临死前的严监生》正是通过讽刺的写作手法刻画严监生这一百年流传的人物形象、文学艺术形象的。】

6.转变角色,探究交流:跟随着严监生一次又一次的摇头,作为读者的你,有什么感觉?想干什么?

7.发现文章表达的秘密:设置悬念。知道作者写严监生一次又一次摇头是在吊读者胃口,回读福特斯的名言。 8.教师小结,让学生感受文章结果的出乎意料。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目标直指文章的表达方法,让学生结合自身阅读感受发现文本背后的秘密,从而感受“设置悬念”这一表达方法带给我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体验。】

四、拓展阅读,学以致用

1.运用所学方法,阅读原著中的选文,思考:透过这些情节,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 2.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关注着原著,在情节中一次次地追问,就有了思考,就走进了最真实的严监生!

4.拓展原著中的人物,使学生走进《儒林外史》。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意在训练学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所学方法阅读原著中其他的选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产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期待,从而达到以一篇精读带一本书的设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0ibk74c9l1cf865breu5a66i6tmib010v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