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模式
新课改已进行十余年了,可是当前教学中仍存在着学生有活动,但无激情;有思维,但无智慧;有探索,但无创新;有回答,但无质疑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不够到位,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是学生对自主探究学习缺乏兴趣的表现。现行初中思品课﹙鲁版﹚教材,紧扣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学生身心变化,情绪变化,认识规律以及对社会认识,法律常识掌握等由浅入深且贴近生活来安排教材的,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手,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心理氛围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学会认识。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一名新教材的实践者,回顾这么多年的教育实践历程,我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识、感受、体会颇多。先将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于解决的对策说出来与同行交流,诚心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结果。 一、分组合作,激活学习意识和学习责任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应该以讲授课本为专务,而要为学生创造能够思考,投入的情景,令其自为理解”。“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为学生营造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而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则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此我在课改中依据学情将好、中、差学生进行搭配组合,每6----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