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思考和预防(讲稿)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08 本文由森与雨露心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侮辱性、蔑视性的语言谩骂、歧视他人,致使他人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遭到侵犯和伤害;语言暴力是用言语的方式对他人采取强制性的语言,是一种口头或书面上的暴力行为。校园暴力范围内,语言暴力主要是指被害者采用强制性的语言方式,包括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谩骂、嘲笑、诋毁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方式,强制压迫别人接收自身的思想或行为,从而对被害者的心理或思想造成一定的伤害。语言暴力是一种软暴力,对学生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虽然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不如身体攻击大,但是语言暴力能造成被害者名誉、个人尊严受损,从而使被害者产生性格缺陷,出现自卑抑郁、社交困难等心理特征,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有甚者会由此积怨产生报复心理。受到语言暴力的被害者往往处于被孤立、被漠视、被排斥的状况,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他人产生敌对心理,从而引发进一步的危害。

校园内的语言暴力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具有严厉冲突的言语行为。其中教师对学生语言暴力的危害性较大。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暴力语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减少,但是因为无意或有意的侮辱谩骂、嘲笑讽刺等语言暴力,使学生的社会人格受到侮辱,心灵上受到摧残。《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职员工不得对

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有侮辱其人格尊严的言行,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依然采用语言暴力的方式侮辱学生,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对学生的言语暴力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引发持久的、严重的心理伤害,因此应该加强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管理。

第二,学生对学生的暴力语言。学生在玩闹过程中采用不恰当的言语,或是针对性的言语对他人进行侮辱,会对被害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在该过程中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存在逆变性,受到言语暴力的学生往往会朝着恶性方向发展,而且攻击性越来越强。随着网络通信、移动通信等方式的发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私下交流增多,而且这些交流难以受到管制,因此在交流中容易产生侮辱性语言,对被害人产生严重的影响,引发严重的后果。

第三,教师对教师的暴力语言。教师同时也是语言暴力的被害者,因为教师的工作紧张,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引发语言暴力风险。

2)人际攻击是指通过冷漠、排挤、离间、欺骗等侵犯人际关系的方式,致使他人心理遭到侵犯和伤害;

3)压力营造是指通过强迫、威胁、性骚扰、个人领域侵犯等心理压力营造方式,致使他人心理遭到侵犯和伤害;

4)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

侮辱性的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坏的行为。网络暴力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暴力方式,校园暴力行为已经大量向虚拟网络转移。随着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暴力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于相应的监管措施较少,网络暴力发展呈现出隐蔽性、发展性的特点,网络暴力正在逐渐展现出相应的威力。网络暴力中所展示的形式有恐吓、恶意中伤、孤立等方法,呈现出语言暴力与心理暴力的特点,比欺压更具有隐蔽性,也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三、欺凌事件中各种角色的特点 1、典型欺凌者

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且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2、被动欺凌者

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3、被欺凌者

1)、性格内向、害羞、怕事。

2)、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 3)、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4)、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5)、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6)、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四、校园欺凌特征

1.受欺凌者集中于特定的学生。这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害羞、怕事,在学校生活中朋友很少,甚至没有朋友。 2、受欺凌者大多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与同学相处的技巧,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不少属于身体障碍者、智力障碍者、家庭贫困者、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

3、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往往人数众多,组成严密或者松散的团伙。他们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并得到部分同学的认同,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更加暴力。

4、时间长场合多。欺凌事件不是偶尔的一次,而是长时间地针对特定的被害者,也许几周、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5、欺凌事件大多不是发生在固定的场合,而是随机发生在多种场合,如课间休息的教室、学生睡觉的宿舍等。发生在没人的地方、或者是人少的地方。

6、校园欺凌之所以没能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事件总是发生在人少或者没人的地方。这些事件发生时即使有人看见,也被认为是小孩子之间的游戏活动,而不能引起成年人的重视。

7、暴力行为伴随着恐吓威胁的言语。校园欺凌不仅仅是行

为上的暴力还包括语言暴力,给受欺凌者起侮辱性绰号,嘲笑受欺凌者某些缺陷,指责受欺凌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8、受欺凌者有可能发生自残、自杀事件。校园欺凌事件表面看是小问题,但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受欺凌者由于得不到外界的关注与帮助,由最初的外在伤害变为内心的绝望,更严重的可能自杀。

9、加害者不理解被害者的痛苦。在校园欺凌中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在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甚至违法的,根本不理解受欺凌者的痛苦,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

五、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自身因素

1、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校园的学生大多数在 10-18岁之间,该阶段的青少年具有生理机能发育趋于成熟、精力充沛的特点,但是该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并不成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而且又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嫉妒心和报复心理,容易把别人对他的不满、批评等都当做对他的诋毁,所以产生报复心理,因此该阶段的学生容易成为校园暴力的加害者。

2、人际交往困难。一部分校园暴力的加害者内心敏感,人际交往困难,具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生活与学习中,不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思考和预防(讲稿)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思考和预防(讲稿)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770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