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孝篇
一、【皇英妇道】
皇英二嫔。舅姑顽嚚。恪尽妇道。佐夫事亲。
唐尧二女。长娥皇。次女英。尧因四岳荐虞舜。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舜父顽、母嚚、弟象傲。二女事舜于畎亩之中。恪尽妇道。瞽瞍与象谋杀舜。使涂廪浚井。舜以告二女。二女虽知之。必曰往。及舜代尧居帝位。娥皇为元妃。女英为次妃。事瞽瞍犹若初焉。
以帝女之尊。下嫁农民。其舅姑又为顽嚚。且日欲杀其夫者。乃明知欲杀其夫。而仍劝夫往。奉命惟谨。传称其谦谦恭俭。思尽妇道。以帝女而兼为帝妃。事瞽瞍犹若初焉。于戏、有虞二妃。万世之师矣。
二、【缇萦上书】
淳于少女。名曰缇萦。上书赎父。悲泣陈情。
汉淳于缇萦。齐人。太仓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无子。会坐法当刑。诏逮系长安。临行。骂诸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闻而悲泣。随父至长安。上书、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悯其孝。诏除肉刑。意遂获免。
秦定叟谓: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为缓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若缇萦者。虽谓之有子可也。能存缇萦之心。则为缇萦不难。即不为缇萦。亦相去不远矣。
三、【曹娥投江】
孝女曹娥。投江觅父。地以人扬。流芳千古。
汉曹旴女娥。上虞人。旴为巫。能弦歌。汉安二年。端阳日。迎潮神于舜江。逆涛而上。为水所没。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乃投衣祝水。视衣所沉处而自投焉。经五日、抱父尸出浮水面。官令葬之。立碑为识。后世因名为曹娥江。
曹娥以十四龄之弱女子。沿江哭父。十有七日不绝声。投江五日。竟能负尸以出。不亦奇乎。吕坤谓其至诚所感。江神效灵。千古谈及。尚使人挥泪。江名曹娥。万古流芳矣。
四、【赵娥复仇】
赵娥隐刃。欲报父仇。历十余载。夙志方酬。
汉赵君安女娥。酒泉人。父为同县李寿所杀。娥兄弟三人。皆欲报仇。不幸俱死。寿窃喜。臵酒自贺。娥闻而感愤。隐刃以候之。历十余年。遇于都亭。刺杀之。诣县自首。县长尹嘉义之。欲与俱亡。娥不肯。会舎、得免。郡表其闾。同郡庞子夏慕其名。娶为妇。生子堉。仕晋。
吕坤曰:十余年耻共戴天。娥也不亦孝乎。都亭能杀父仇。娥也不亦勇乎。既杀,愿甘受刑。娥也不亦公乎。此丈夫行而出于女身。今之人而古人心者也。可不敬乎。
五、【杨香搤虎】
晋有杨香。虎曳其父。向前搤之。得脱于虎。
晋杨丰之女名香。年十四岁时。随其父刈稻于田间。偶遇一虎来噬其父。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搤持虎颈。虎大惊。弃丰而奔逸。父遂得免于害。太守孟肇闻之。上其事于朝廷。下诏以旌其门闾。
吕坤谓:惟义能勇。胆莫怯于女子。力莫弱于闺门之少年。猛憨多力。莫强于噬人之虎。香也乃能搤其颈而救父以生。向非孝念迫切。奋不顾身。以勇以力。岂能敌哉。然香之心。则从父俱死。亦无恨矣。
六、【木兰从军】
隋魏木兰。从军代父。一十二年。归来如故。
隋魏木兰。亳城东魏村人。恭帝时。突厥扰边。朝廷募兵。其父当从征。老病不能行。弟幼弱。木兰乔妆代父从军。历十二年。经十八战。人终不知为女子。后凯旋。恭帝嘉其功。除尚书郎。不受。归至家。释戎服。衣旧裳。赋戍边诗一篇以见志。后人多传诵之。
吕坤谓世之君子。瓜李之地。不敢顾其衣冠。夫惟不可试。故不敢以自试。不自信。故不足以信人。若木兰者。人何尝有失身之议哉。三军之众。十二年之久。人且不知其为女也。又何从而议之耶。
七、【崔唐乳姑】
唐氏乳姑。姑不粒食。康强寿终。称妇贤德。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拜于阶下。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疾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后博陵诸崔。历台阁藩镇者数十人。天下推为仕族之冠。
吕坤谓:妇事姑。菽水时供。不失妇道。即以孝称矣。日竭甘旨。极意承欢。姑不能食。亦付之无可奈何耳。乃夺子乳以乳姑。非真心至爱。出于自然。何能思及此哉。是故有孝亲之心。不患无事亲之法。
八、【张李丐养】
唐张李氏。扶姑乞食。拒聘挥银。贞孝尽职。
唐丐妇张李氏。有姿色。年三十余。扶瞽姑行丐。姑性躁而愎。动辄咒骂。有富翁乘间以百金为聘。妇正色曰:“我愿随姑饿死。誓不再嫁。”常有少年馈银及衣饰。欲诱之。妇斥骂。挥银物于地。姑病殁。妇竭力殓埋。遂削发为尼。至八十八岁。端坐念佛而逝。
乞丐、苦矣。以女子而乞丐、尤苦。以丐养姑、难矣。而丐养瞽姑、则尤难。瞽而躁且愎。动辄咒骂。诚至苦至难矣。以有色有才之妇。事且瞽且愎之姑。处至苦至难之境。卒能终养其姑。此最可钦可佩者也。
九、【小娥杀贼】
谢氏小娥。诡服报仇。托佣盗窟。有勇有谋。
唐谢小娥、幼有志操。许聘段居贞。父与居贞为商。被盗申春申兰所杀。小娥饮恨密探。乔妆为男。托佣申家。乘群贼酣醉。兰卧庭前。春卧内室。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大呼捕贼。邻人擒春。诉之太守。得赃巨万。党与悉就戮。小娥削发为尼。分文不取。
吕坤曰。小娥之节孝无论。至其智勇。有伟丈夫所不及者。娥许聘未嫁。一柔脆女子耳。谁为之谋。又何敢与他人谋。乃托身于危身之地。竟遂其难遂之心。何智深而勇沉耶。可谓之女留侯矣。
十、【志女求鱼】
宋崔志女。母思鱼汤。破冰入水。孝比王祥。
宋崔志女。禹城人。性孝。冬日、母病久。思食鱼。冰坚不可得。女欲效王祥故事。兄弟止之。女曰:“兄等以吾女子。竟不能为耶。”遂焚书告天。同乳母至河畔。解衣。破冰入水。索枯草根。凡十日。得三鱼。归奉母。或问何不畏寒。女曰:“志坚气果。不复知寒也。”
父母有儿。本欲为养。女亦称子。岂可不知养乎。崔女能养。更能独任其难。观求鱼一事。不因兄弟见阻而不行。诚所谓志坚气果者也。世有身为男儿。事亲之志。竟夺于妇人。特志不坚。气不果耳。
十一、【顾张待雷】
顾妻张氏。当遭雷击。一念孝心。神舎夙孽。
宋顾德谦妻张氏。事姑孝。梦神示以前生污秽字纸。应遭雷殛。因病死不及。今生当于明日击死。氏心疑之。翌晨、雷声果巨。氏知定数难回。恐惊其姑。乃出门跪桑下待死。忽闻空中有神曰:“此孝妇也。当延寿三十年。”霎时雨收云散。乃归。
雷殛三世。佛经言之详矣。张氏前世污秽字纸。罪有应得。今生孝事其姑。律尚难逃。乃以临死不忍惊姑之一念。得免罪而延寿。人亦何乐而不效之哉。
十二、【詹女仁智】
宋詹氏女。计脱父兄。从贼数里。投水全贞。
宋詹氏女。芜湖人。幼从父受经。尝手钞列女传。夜必熟诵数回而寝。年十七。淮寇破芜湖。执其父兄。将杀之。女泣拜曰:“妾虽窭陋。愿相从。赎父兄命。”贼允之。女挥手谓父兄曰:“速行。无相念。我得侍将军、足矣。”随贼行数里。过市东桥。跃入水中死。贼众骇而去。
吕坤谓:死天下事易。成天下事难。故圣人贵德。尤贵有才之德。詹女委曲数言。忍死数里。而父兄俱脱于兵刃之下。向使骂贼不屈。阖门被害。岂不烈哉。而一无所济。智者惜之。若詹女。可为处变法矣。
十三、【妙真祝寿】
元葛妙真。持斋守贞。终身养母。戒杀长生。
元葛妙真、九岁。闻日者言。母年五十当死。妙真忧而祝天。愿持长斋。守贞不嫁。日诵大士经以延母寿。家中不进生物。以腌肉奉母。又以针黹所余。买物放生。劝亲邻少杀。勿溺女婴。见小儿捉弄禽鱼。必劝其父母戒之。邻里感化。救活生命无算。母年八十一而卒。
吕坤谓:葛妙真笃母女之情。废夫妇之道。可谓卓绝之行。纯一之心矣。然惟以放生而延母之生。始克有济。盖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大德者必得其寿。人定胜天。孰谓命禀于有生之初哉。
十四、【赵妇感火】
赵妇姑老。鬻子买棺。邻火大泣。孝感平安。
元赵孝妇。应城人。早寡。为佣以奉姑。得美食。必持归。自啖粗粝。念姑老。一旦不讳。贫难得棺。乃鬻次子。买棺臵于家。南邻失火。风烈。势将及。妇亟扶姑出避。而棺重不可移。大哭曰:“吾卖儿得棺。谁能为吾救之者。”言未讫。风遽反。家遂不焚。
赵孝妇早寡。家贫。佣织于人以养姑。已可称矣。而得美食。必持归以作甘旨。甚至鬻子买棺。以备不虞。其苦心何如也。一言而回风反火。孰谓回禄无知哉。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十五、【储范织席】
范氏哭夫。不闻于姑。辄走山谷。织席茹荼。
明靖难兵起。储福义不从叛。号哭不食死。妻范氏、事姑甚谨。每哭夫。辄走山谷中发声。不使姑闻。苦节行孝。邻里称之。家甚贫。至无以生存。一日、就礀边浣衣。见旁生席草。因取以织席。售而养姑。姑死。庐守墓旁。年八十余乃卒。席草遂不复生。
夫死姑老家贫。其境至窘。其悲难言。哭夫不使姑闻。其心更苦。其事可怜。至取草织席以养姑。姑死复庐守墓旁。则其得席草也。享大年也。谓非天之报施不爽耶。
十六、【王陈剖肝】
明王陈氏。剖肝疗姑。奇孝大寿。殁上天衢。
明王宗洛妻陈氏。夫客于外。姑老病笃。妇日夜焚香告天。愿减己寿以益姑年。医言惟龙肝可救。妇乃祷灶前。割己肝代之。姑食而愈。周抚旌其门曰:“奇孝格天。”后妇寿百有八岁。五世同堂。一日、召集家人曰:“我将升天堂。金童玉女来迎矣。”言讫而逝。
割己肝以代龙肝。一念迫切之情。足以动天地。感神明。然而圣贤未尝为者何。道不出于中庸。在人子自尽则可。以之示训。则不可也。若陈氏者。其孝诚莫及矣。故录之。以愧世之轻视舅姑者。
十七、【赵王辟疫】
赵媳王氏。被谮逐回。姑病遽返。辟疫消灾。
明赵媳王氏。其翁与夫皆客外。姑周氏听小姑言。辄虐之。氏顺受无怨。邻妇力劝。姑疑媳所为。逐回母家。适逢大疫。姑与小姑均病危。亲戚不敢过问。氏闻之。急归。跪灶前割股。煎汤以进。闻鬼语曰:“孝媳头上有红光一丈。诸神拥护。速去速去。”言讫寂然。姑病遂愈。
疫之传染力甚速。亦可辟乎。乃王氏以被出之妇。而其心仍只知有姑。不遑顾疫。固请于父母。毅然归侍。其浩然之正气。自足以辟除百邪。宜乎诸神拥护。群鬼尽散也。
十八、【王周典衣】
明王周氏。姑病绝粮。典衣医治。天赐金藏。
明王槐庭妻周氏。事姑尽孝。遇岁荒。纺绩无利。借贷无门。粮罄姑病。衣饰已典尽。周乃脱身上青衫。嘱夫典钱。延医购药。不顾己身冻饿。姑寻愈。后忽于菜园中锄地。得窖银钜万。子三。一登科。二入泮。寿九十五。无疾而终。
时值岁荒。纺绩无利。借贷无门。姑病典罄。医药维艰。危之至矣。周氏乃脱身上青衫以典钱。只知有姑。不知有己。其心为何如乎。姑病得愈。富贵齐来。冥冥中报施不爽。盍共勉旃。
十九、【兰姐善谏】
兰姐阿家。常骂祖姑。童媳跪谏。好作规模。
明童养媳兰姐。年十二。见其姑常与祖姑口角。辄骂老而不死为厌物。兰姐乃于夜静。泣跪姑前曰:“姑与祖姑口角。示人榜样。日后姑老。人亦视为厌物。奈何。人孰不老。修短有数。媳愿姑亦如祖姑之寿也。”姑感悟而孝。兰姐后生五子。两登科甲。
兰姐、一十二龄之童养媳耳。乃能深明大义。谏姑于夜静。不使人知。且垂涕泣而道之。使其姑竟能自反。顿改前行。可谓善谏矣。人能学兰姐之善谏。则天下无不可化之姑。而谓姑恶云乎哉。
二十、【夏王糟糠】
明夏王氏。纺织度荒。奉姑甘旨。自食糟糠。
明夏诚明妻王氏。无锡农家妇也。家贫岁荒。夫出外。氏日夜纺织。力备肴膳奉翁姑。自以糟糠和野菜充饥。其姑偶入厨下。见而垂泪。后氏享寿八十余。无疾而逝。家人梦寐中。恍见有旌幢鼓乐迎孝妇去。同里贡生某。每过氏门。必于门外三揖以致敬焉。
勤纺织以易钱。奉翁姑以肴膳。而自奉仅为糟糠野菜。以一身而兼尽子妇两职。宜其多寿而升仙也。同邑某贡生、过门三揖。亦使人知尽孝者为人敬重。则不孝者当自愧而知改耳。
二十一、【陆女悟父】
陆女谏父。勿打飞禽。改业得子。祖氏欢心。
明陆氏女、父常打鸟。弟三岁患痘。坚黑如弹子。号痛而死。时女年十六。跪父前泣曰。父杀孽已多。致弟死。再不悛。恐绝嗣矣。父悟。悉焚凶具。并戒杀放生惜字。女以父母无子。誓不出嫁以养亲。越九年。父梦祖抱婴儿来曰。若非孙女感格。几绝我宗矣。后果生一子。
人必有业。陆父以铁铳粘竿弹弓打鸟为业。是执业适以造业也。其子痘坚黑如铁弹子。冥冥中已示之矣。而陆女泣告。感悟其父。更能誓不出嫁以代子职。孝哉女也。
二十二、【秀贞谏母】
明杨秀贞。劝勿溺女。救妹添弟。梦祖告语。
明杨秀贞之母。生三女。无子。又生女。愤极。溺之。秀贞年十三。急抱起跪禀曰。母望子而杀女。愈不得子。如虑赔嫁。则以嫁儿者嫁此妹、可也。祖母骂、其不知世事。秀贞又跪禀曰。祖母朝朝念佛。今见死不救。念佛何用。祖母亦感悟。遂留养。越二年。果生一子。
按秀贞之母生子时。其父梦其祖告之曰。第四女若不留养。则此儿断不能生云云。是知秀贞跪禀之言。皆由一片肫诚。油然天性。故得以延杨氏之脉。孝之所感大矣哉。
二十三、【吴冯感化】
吴妇冯氏。继姑虐之。顺受化娣。姑悟而慈。
明吴子桂妻冯氏。家贫。勤力奉养。继姑张氏常辱詈。顺受无怨。邻妇相约劝其姑。冯止之曰。姑之詈我。由我不能适姑意。若来劝。则彰姑之过。罪莫大焉。子桂二弟。各娶妇。姑亦虐之。二媳欲自缢。冯委曲劝止。相率执妇道有加。姑渐悔悟。二媳感冯再生恩。事如母。
引咎自责。男子所难。何论女子。冯氏本身作则。化其二娣。并化及继姑。夫虞舜大孝。即是怨慕二字。孰意三千余年后。尚有冯氏其人。向使读书闻道。何难媲美古圣耶。
二十四、【吴孙劝夫】
明吴孙氏。分析劝夫。让多取少。曲顺翁姑。
唐氏。爱己子而虐子恬。子恬不能耐。妻孙氏、辄劝阻之。父没。唐私藏千金。析产为三。取膏腴田。留作膳养、分给己子。以荒田与子恬。子恬欲分金。孙又极力劝阻。不十年。弟以赌败业。并膳田卖尽。孙劝夫迎养继母。为弟戒赌。仍与合爨。弟悔而为善。
夫不耐虐。孙劝之。夫欲分金。孙劝之。夫弟以赌败业。继姑不能生存。孙又劝夫迎养。为弟戒赌。仍与合爨。如此感化。傲弟能不悔过为善乎。而孙氏后生三子。皆登科甲。人其各尽曲顺之心也可矣。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悌篇
一、【舜妹护兄】
舜妹爱兄。敬及皇英。闻谋预泄。井廪得生。
虞舜之女弟。名系。一名敤首。与象同母。爱敬舜及二嫂。每以慈谏其亲。以弟道规象。不从。凡父母恶舜。则密告二嫂以挽救之。掩井焚廪之谋。皆预泄于舜。是以舜得免害。调护维持。始终无怠焉。系善作画。故后世推为画祖。
吕坤曰。浚井完廪。事出卒然。匿孔两笠。计必先定。向使舜无所闻。其不为井中之泥、廪上之灰者几希矣。孰谓异母而有斯妹哉。孰谓济恶满门而有斯人哉。
二、【赵姬尊嫡】
赵姬劝衰。迎还叔隗。自处于卑。尊嫡不怠。
周晋赵衰妻姬氏。文公女也。初、衰随文公出亡。过狄。狄人妻以廧咎如女叔隗。生盾。后衰还晋为卿。文公以女妻之。生同、括、婴。赵姬固请迎叔隗母子于狄。至、则以盾为贤。请立为嫡子。使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按赵姬请迎叔隗。衰不可。姬必逆之。衰乃不得已迎之耳。吕坤曰。妇人能容妾、足矣。况身自为妾乎。况以公女而妾狄人之女乎。况以子为庶子。而嫡狄人之子乎。赵姬之贤。古今一人而已。
三、【聂嫈孔怀】
聂政姊嫈。惧灭弟名。哭尸告吏。自杀轻生。
周齐聂政为严遂刺韩相。恐累及姊嫈。因自披其面。抉其目。屠肠而死。韩暴其尸于市。购问以千金。莫知为谁。嫈曰。吾弟披面抉目屠肠以死者。为我故也。我岂可爱其身而灭弟之名耶。乃之韩。哭其尸。谓吏曰。杀韩相者。妾之弟。轵深井里聂政也。旋自杀尸旁。
按聂政母终后。家惟一姊。乃以不肯累姊。宁自披面抉目屠肠而死。姊亦不忍使弟死而无名。竟哭尸告吏自杀。呜呼、有此弟竟有此姊。非惟震惊一时。亦可流芳百世矣。
四、【芒孟慈母】
慈母孟阳。前妻有子。犯法当刑。力救免死。
周魏芒卯继妻孟阳氏。生子三。前妻五子皆不孝。母遇之甚厚。凡衣食起居。迥异乎己子。犹不孝。一日、前妻中子犯法当死。氏朝夕悲哀。竭力营救。魏王闻之。高其行。竟舎中子。自是五子皆亲附于氏。氏因以礼义率导之。八子均成名。为魏大夫。
吕坤曰。孟阳氏之于前子也。中心慈爱。不在声音笑貌间。始终慈爱。不在一时勉强间。可谓贤矣。即五子终不改也。而众论自公。即众论不公也。而此心无愧。世之继母。尚念于斯。
五、【文姬保弟】
赵李文姬。匿其弟爕。密托王成。得存奕叶。
汉赵伯英妻李文姬。太尉固女也。固为梁冀所杀。家属被收。少子燮为文姬所匿。密托固之门生王成。引燮入徐州。变姓名为酒家佣。酒家异之。以女妻燮。后遇舎还。文姬戒之曰。先公为忠臣。虽死犹生。慎勿言及梁氏以掇祸。燮从之。后为河南尹。李氏赖以安全。
吕坤谓文姬之友爱。无庸言矣。托王成。是谓知人。不怨梁氏。是谓审势。盖梁氏虽已伏诛。然一言及梁氏。势必牵连主上。其将重速祸焉。引咎而已。悌且忠矣。固也宜有是女哉。
六、【敦妻担金】
汝敦之妻。克尽悌道。与夫担金。还其兄嫂。
魏汝敦妻。广汉人。敦家富早孤。嫂贪吝。敦以所受田产。悉让与兄。留园田耕作。土中得金一器。以示妻。妻曰:“此金藏自先人。既让矣。不当复留。”乃与敦担金还兄。嫂初疑其来贷。不悦。见金大喜。兄恻然曰:“吾独何人。而让弟独为君子耶。”遂弃妻还金。与敦相爱如初。
因嫂贪而让其产。以所受田宅奴婢财产三百余万悉让与兄。敦之悌已可法矣。乃掘地得金。其妻犹以为先人所遗。与夫担而还之。苟有天良。无不感恻。嫂犹贪顽如故。宜乎其兄弃之也。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二集(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