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中的使用价值是新创造的
B.“W’”包含了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C.商品资本循环是服务于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形态 D.商品资本循环是资本循环的一种形态 16、产业资本是指( )。
A.商业部门的资本 B.银行部门的资本
C.一切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的货币 D.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 17、在考察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中,火力发电厂里的煤炭是( )。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18、资本生产的各个部分,按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为(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职能资本和生息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19、年剩余价值率( )。
A.表示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 B.表示了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表示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D.表示了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20、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
A.会使机器设备的损耗加快,因而增加了资本家的损失
B.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使资本周转额增加,因此要增加投资额,但同时也使资本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C.使折旧率提高,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
D.可以尽快把固定资本的价值收回来,同事也使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加快 21、年剩余价值率是( )。
A.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 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2、当预付总资本量一定时,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各自的周转速度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平均周转速度 C.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23、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取决于( )。
A.一次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C.流动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D.剩余价值率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24、资本循环是指( )。
A.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状态,使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运动 B.资本不间断的运动
C.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又回到货币资本 D.资本作为周期性的运动过程
25、资本的生产时间中,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是( )。
A.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B.劳动时间
C.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 D.劳动时间和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指( )
A.货币资本的循环 B.借贷资本的循环 C.商品资本的循环 D.商业资本的循环 E.生产资本的循环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生产时间的长短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生产资本的构成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E、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3、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11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4、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节省预付资本 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E、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5、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 )
A、资本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C、原材料储备时间 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 E、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6、年剩余价值率( )
A、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B、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C、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与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E.一般来说大于剩余价值率 7、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
A、劳动时间 B、自然力独立发挥作用的时间 C、停工维修时间 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E、生产资料供应时间 三、辨析题
1、流动资本就是处在流通领域中的资本。
2、生产时间就是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制造产品的时间。 3、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4、资本周期越快,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越多,因此获得的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但这并不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6、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目的是完全一样的。 7、固定资本的损耗就是有形损耗 四、计算题
1、某企业预付总资本为1500万元,其中厂房800万元,平均使用40年,机器设备350万元,折旧率为10%,其他生产工具50万元,平均使用10年,预付工人工资100万元,流动资本每年周转5次,年剩余价值率800%,试计算:
(1)该企业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是多少?(2)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3)该企业年产品价值总额是多少?(4)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2、某企业有流动资本400万元(其中工资100万元),每3个月周转一次,该企业资本有机构成9:1,固定资本平均每10年周转一次,企业全年产品总值2860万元。请计算该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 3、某企业预付资本1000万元,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为8︰2,预付不变资本中用于购买劳动资料部分为600万元,固定资本平均10年周转一次,流动资本每年周转4次,剩余价值率为150%,试计算该企业的资本总周转速度、年产品总值、年剩余价值率。 五、论述题
1、试述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2、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有什么不同?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理论前提之一是:
A.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C.把整个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12
D.把资本分为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 2.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组成部分包括 A、c+v+m B、固定资本+不变资本 C、v+m D、流动资本+可变资本
3.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那部分产品价值是( ) A.工农业总产值 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4.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价值形态 D.最终用途 5.下列那个部门属于I大部类
A.采矿部门 B.服装部门 C.食品部门 D.日用工业部门 6.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是
A.个别资本 B.固定资本 C.社会资本 D.可变资本 7.社会总资本考察的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8.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在
A.生产领域 B.流通领域 C.生产阶段 D.售卖阶段 9.消费问题对于单个资本
A.属于外部条件 B.属于内部条件 C.必须要加以考察 D.意义同社会资本一样 10.第Ⅱ部类中的Ⅱc在本部类产品的实物形态上体现的是( ) A.生活资料 B.生产资料 C.剩余产品 D.国民收人 1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剩余价值的实现 1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公式I(v+m)=IIc,反映了( )
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B.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 C.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D.以上三种交换关系 13.公式Ⅰ(v十△v十m/x )=Ⅱ(c十△c) 是( )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是( )
A.Ⅰ(c+v+m)=Ⅰc+Ⅱc B.Ⅱ(c+v+m)=Ⅰ(v+m)+Ⅱ(v+m) C.Ⅰ(v+m)>Ⅱc D.Ⅰ(v+△v+m/x)>Ⅱ(c+△c) 15.社会资本再生产公式中m/x表示的是( )
A.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B.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C.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D.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16.假定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v)是2000,剩余价值(m)也是2000,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c)是3000,这时社会资本:
A.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 B.只能进行萎缩的再生产;
C.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能进行。
1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提供追加劳动力所需的消费资料,反映这一要求的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公式是
A.Ⅱ(c+v - m/x ) > Ⅰ(v+m/x) B.Ⅰ(c+v+m)=Ⅰc+Ⅱc C.Ⅱ(c+v+m)>Ⅰ(v+m)+Ⅱ(v+m) D. I(v+m)=IIc 18.所谓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在社会总产品中表现为:
A.增长最快的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 B.其次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 C.最慢的是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任何时候都比消费资料增长快。 19.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 )
13
A.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生产资料 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 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 2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A.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1.固定资本更新( )
A.是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B.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C.是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手段 D.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走出危机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24.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人口绝对过剩 D.人口相对过剩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组成部分包括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剩余价值 2.下列那些部门属于的II大部类
A.食品部门 B.服装部门 C.采矿部门 D.机器制造部门 E.日用工业部门 3.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
A.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B. 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全部实现 C.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D. 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得到满足 E. 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得到满足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Ⅰ(c十v十m)=Ⅰ(c十△c)十Ⅱ(c十△c)
B.Ⅱ(c十v十m)=Ⅰ(v十△v十m/x )十Ⅱ(v十△v十m/x ) C.Ⅰ(v十△v十m/x )=Ⅱ(c十△c) D.Ⅰ(c十v十m)=Ⅰc十Ⅱc
E.Ⅱ(c十v十m)=Ⅰ(v十m)十Ⅱ(v十m)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E.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6.固定资本更新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作用表现在( )
A.它是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B.它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C.它是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手段 D.它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走出危机 E.它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提供新的物质条件 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14
E.滞胀阶段
三、辨析题:
1.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运动特点是一样的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IIc。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v+m/x)>II(c+△c)。
4.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技术进步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规律。因此,生产资料增长速度越快,社会生产就越能发展。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的商品绝对地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6.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总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加深 四、计算题:
1.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五、论述题:
1. 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 2. 试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 、利润率表示 ( )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2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
A. 商品贱买贵卖的收入 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 、利润率是 ( ) 。
A. 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例 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例 C.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例 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例 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B.平均利润的变动引起的 C.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引起的 D.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5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竞争的结果 D.是国内外竞争的结果 6 、超额利润是( )。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7、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 )
1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