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理解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重点、难点)
2.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重点)
教材整理1 昼夜更替 阅读教材P19,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1.成因?
?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3.意义:调节地表温度,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正误判断:
(1)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以恒星为参照点,周期是24小时。( ) (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
【提示】 (1)× 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以特定的恒星——太阳为参照点,周期是24小时。
(2)×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教材整理2 地方时
阅读教材P19~P20第2段,完成下列问题。 1.地方时 (1)产生
1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2)规律?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区时:为了避免时间使用的混乱,国际上采取了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分区计时的方案。区时就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北京时间: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即东8区中央经线(东经120°线)的地方时。
正误判断:
(1)同一经线和同一纬线地方时相等。( ) (2)北京时间是指经过北京所在经线的时间。( ) (3)从0°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的一天。( ) 【提示】 (1)× 同一经线地方时相等。 (2)× 北京时间是指经过120°E经线的时间。
(3)× 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的一天。 教材整理3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阅读教材P20~P21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偏转原因
地球自转导致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
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3.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赤道略凸,两极稍扁。
正误判断:
(1)地转偏向力既影响物体前进的方向还影响速度。( )
(2)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要面对着物体运动方向观察。( ) (3)弯曲的河道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结果。( )
【提示】 (1)× 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物体前进的方向,不影响物体运动的速度。
2
(2)× 判断偏转方向时,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观察,判断左右方向。 (3)× 地转偏向力只是影响河道弯曲的因素之一,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地形。
昼夜更替 [合作探讨]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成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探讨1:诗中所反映的农民的劳动方式受哪种地理现象的影响? 【提示】 昼夜更替。
探讨2:上题中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①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 [核心点击] 1.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将地球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 (2)太阳光线总是垂直晨昏圈所在平面。
(3)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刻与经线圈相交。
(4)如图所示,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因此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见图中A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见图中B点)。
(5)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2.晨线、昏线的判定
3
图一 图二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是晨线。如图一,这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BC线是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AB线是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
(2)时间法:图一中A、B、C三点是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和与某一纬线(极圈)的切点,它们的时间是一定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如A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如C点为18时,据此也可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
(3)昼夜半球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在常见的侧视图中,我们可以利用“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规律来解题,也就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位置可判断晨线或昏线。由夜半球转向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晨线左边一定为夜半球,右边一定为昼半球,如图二左图;昏线正好相反。所以口诀是“左夜为晨,右夜为昏”。
[体验评价]
1.读下图(图中数字表示经纬度,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回答(1)~(2)题。
(1)图中AB线为( )
【导学号:32980031】
A.日界线 C.昏线
(2)图中四地日出时刻最早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B.晨线 D.经线
【解析】 第(1)题,AB线为昼夜分界线,即晨昏线,西侧为夜,属于晨线。第(2)题,四地中甲处于白昼为日出之后,乙和丙处于晨线上,正值日出,丁地处于黑夜,还未日出。
【答案】 (1)B (2)A
时差与日界线 [合作探讨] 地球转慢了,全世界多一秒!
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和参考系统服务地球定向中心发布公告:国际标准时间将在格林尼治时间2015年6月30日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由于相差8个时区,中国
4
将在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的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会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
探讨1:出现材料中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
探讨2:什么是地方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多少?
【提示】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这就产生了地方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探讨3: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中央经线的度数和时区数有什么关系?
【提示】 时区数的15倍即为中央经线的度数。 [核心点击]
1.地方时的确定与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具体计算可分为4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即在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点的地方时。有两种情况:一是题干或材料中直接给出某点时间;二是从光照图中获取隐含的时间信息。
(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12:00),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24:00),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经线ND经度相差45°,则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2.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思路与地方时计算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确定时区数(已知经度/15°=n+余数。余数<7.5°,n为时区数;余数>7.5°,n+1为时区数)或中央经线(时区数×15°)。
3.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一般情况下有两条,列表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零时(或24时)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2018版高中地理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3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案中图版必修120170613433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