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妇产科学
(2)生殖器官的变化:于妊娠6~8周可见阴道壁及宫颈充血,呈紫蓝色。双合诊检查发现宫颈变软,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随妊娠进展,子宫体增大变软,于妊娠5~6周子宫体呈球形,妊娠8周子宫体约为非孕子宫体的2倍,妊娠12周时约为非孕子宫体的3倍。当子宫底超出骨盆腔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 3.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显像法:在增大的子宫轮廓中,见到来自羊膜囊的圆形光环,妊娠环内为液性暗区(羊水)。最早在妊娠5周时见到妊娠环。若在妊娠环内见到有节律的胎心搏动和胎动,可确诊为早期妊娠活胎。
(2)妊娠试验:孕妇尿液含有HC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若为阳性表明受检者尿中含有HCG, 可以协助诊断早期妊娠。
(3)宫颈粘液检查:宫颈粘液涂片干燥后光镜下见到排列成行的椭圆体,则早期妊娠的可能性大。
(4)黄体酮试验:利用孕激素在体内突然撤退能引起子宫出血的原理,每日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mg,连用3日,停药后观察2~7日,若超过7日仍未出现阴道流血,则早期妊娠的可能性很大。 (5)基础体温测定:具有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日不见下降,早期妊娠的可能性大。
例题1:早期妊娠诊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阴道壁和子宫颈是呈紫兰色的 B.黑加征阳性
C.子宫增大变软呈球型 D.妊娠检测尿HCG是阳性 E.黄体酮试验阳性
【答疑编号21040101】 答案:E
例题2:关于正常妊娠于12周末时首测宫底高度是 A.双合诊才能够触及
B.耻骨联合上方2~3横指 C.7尺之间
D.下腹部不能触及
E.耻骨联合上方刚刚触及 【答疑编号21040102】 答案:B
第二节 中晚期妊娠诊断
1.病史与症状
有早期妊娠的经过,并感到腹部逐渐增大和自觉。 2.检查与体征
(1)子宫增大: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以初步估计胎儿大小及孕周。详见下表:
妊娠周数 尺测耻上子宫长度(cm) 手测子宫底高度(横指) 12周末 耻骨联合上2~3 16周末 脐耻之间 20周末 18(15.3~21.4) 脐下1 第16页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24周末 28周末 32周末 36周末 40周末 妇产科学
24(22.0~25.1) 脐上1 26(22.4~29.0) 脐上3 29(25.2~32.0) 脐与剑突之间 32(29.8~34.5) 剑突下2 33或略高 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例题:24岁孕妇G1,P0,末次月经记忆不清。产科检查宫高34cm,约在剑突下2横指,胎头已入盆,胎心音位于脐下右下方,其孕周是(40周末) 【答疑编号21040103】
(2)胎动: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称为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胎动每小时3~5次。
例题:初产妇自觉胎动多数开始于 A.妊娠12~14周 B.妊娠15~17周 C.妊娠18~20周 D.妊娠21~23周
【答疑编号21040104】 答案:C
(3)胎儿心音: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每分钟120~160次。妊娠24周以前,胎儿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右听到。于妊娠24周以后,胎儿心音多在胎背所在侧听得最清楚。子宫杂音为血液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吹风样低音响。腹主动脉音为咚咚样强音响,两种杂音均与孕妇脉搏数相一致。胎动音为强弱不一的无节律音响。脐带杂音为与胎心率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
例题:在孕妇腹壁上听诊,与胎儿心率相一致的音响是 A.胎心音 B.子宫杂音 C.脐带杂音 D.胎动音 E.肠蠕动音
【答疑编号21040105】 答案:C
(4)胎体:于妊娠24周以后,触诊时已能区分胎头、胎背、胎臀和胎儿肢体。胎头圆而硬,有浮球感;胎背宽而平坦;胎臀宽而软,形状略不规则;胎儿肢体小且有不规则活动。 3.辅助检查
(1)超声检测:B型超声显像法不仅能显示胎儿数目、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有无胎心搏动以及胎盘位置,且能测量胎头双顶径等多条径线,并可观察有无胎儿畸形。超声多普勒法能探出胎心音、胎动音、脐带血流音及胎盘血流音等。
(2)胎儿心电图:于妊娠12周以后即能显示较规律的心电图形。国内常用间接法检测。
第三节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简称胎势)为: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其体积及体表面积均明显缩小,整个胎体成为头端小,臀端大的椭圆形,以适应妊娠晚
第17页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妇产科学
期椭圆形宫腔的形状。 1.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为胎产式。两纵轴平行者称为纵产式,两纵轴垂直者称为横产式。两纵轴交叉呈角度者称为斜产式,属暂时性,在分娩过程中多数转为纵产式,偶尔转成横产式。
2.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纵产式有头先露及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头先露因胎头屈伸程度不同,又分为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臀先露因入盆的先露部分不同,又分为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和双足先露。偶见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足同时入盆,称为复合先露。
3.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为胎方位(简称胎位)。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左、右、前、后、横的关系而有不同的胎位。
通过腹部视诊、腹部触诊和必要时的肛门指诊、阴道检查及B型超声检查,确定胎产式、胎先露及胎方位。胎产式、胎先露及胎方位的关系及种类详见下表:
例题: (B型题) A.胎方位 B.胎先露 C.骨盆轴 D.胎式 E.胎产式
胎儿的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是:E 【答疑编号21040106】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是:A 【答疑编号21040107】
第五单元 孕期监护与保健
第一节 围生医学概念
第18页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妇产科学
围生医学又称围产医学,是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医学,是研究在围生期内加强对围生儿及孕产妇的卫生保健,也就是研究胚胎的发育、胎儿的生理病理以及新生儿和孕产妇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国际上对围生期的规定有4种:
1.围生期Ⅰ: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2.围生期Ⅱ:从妊娠满20周(即胎儿体重≥500g或身长25cm)至产后4周; 3.围生期Ⅲ: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4周; 4.围生期Ⅳ:从胚胎形成至产后1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我国采用围生期Ⅰ计算围生期死亡率。
第二节 孕妇监护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
近年由于产前诊断的开展,产前检查的时间提前,应从确诊为早孕时开始。应于妊娠20周起进行产前系列检查,妊娠20~36周间每4周检查一次,自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一次,即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40周共再做产前检查9次。凡属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二、首次产前检查
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较全面的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1.病史
(1)年龄:年龄过小容易发生难产;35岁以上的初孕妇容易并发子癎前期、产力异常等。 (2)职业:如接触有毒物质的孕妇,应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
(3)推算预产期:推算方法是按末次月经第一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若孕妇仅记住阴历末次月经第一日,应由医师为其换算成阳历,再推算预产期。必须指出,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以相差1~2周。若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日期或于哺乳期无月经来潮而受孕者,可根据早孕反应开始出现的时间、胎动开始时间、手测子宫底高度、尺测子宫长度加以估计。 例题:末次月经2006.1.28,预产期2006.11.4 【答疑编号21050101】
(4)月经史及既往孕产史:月经周期延长者的预产期需相应推迟。经产妇应了解有无难产史、死胎死产史、分娩方式及有无产后出血史,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情况。
(5)既往史及手术史:着重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肝,肾疾病、骨软化症等和作过何种手术。
(6)本次妊娠过程了解妊娠早期有无病毒感染及用药史;妊娠晚期有无阴道流血、头痛、眼花、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
(7)家庭史:询问家族有无高血压、双胎妊娠及其它遗传性疾病。 (8)配偶健康状况。 2.全身检查
3.产科检查: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门检查。 (1)腹部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及大小,腹部有无妊娠纹、手术瘢痕及水肿等。
触诊:注意腹壁肌的紧张度,有无腹直肌分离,并注意羊水的多少及子宫肌的敏感程度。用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第19页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妇产科学
听诊:胎心音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上听得最清楚。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右(左)下方;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右(左)上方;肩先露时,胎心音在靠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包括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以上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横径的长度。
粗隆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股骨粗隆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8~31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中骨盆横径的长度。
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正常值为18~20cm。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相当于髂嵴后联线中点下1.5cm。此径线可以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测得的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指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的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生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8.5~9.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手拳,则大于8.5cm即属正常。此径线 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若此径值小于8cm时,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为8~9cm。出口后矢状径径值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以反映骨盆出口横径的宽度。 例题:胎头于临产后迟迟不入骨盆,骨盆测量径线最有价值的是 A.髂棘间径 B.髂嵴间径 C.骶耻外径
D.坐骨结节间径 E.对角径
【答疑编号21050102】 答案:C
②骨盆内测量
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真结合径正常值约为11cm。若测量时,阴道内的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12.5cm。测量时期以妊娠24~36周、阴道较松软时进行为宜。 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
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若能容纳3横指(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3)阴道检查:孕妇于妊娠早期初诊,均应行双合诊已如前述.若于妊娠24周以后进行首次检查,应同时测量对角径、坐骨棘间径及坐骨切迹宽度。于妊娠最后一个月内以及临产后,则应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4)肛诊:可以了解胎先露部、骶骨前面弯曲度、坐骨棘及坐骨切迹宽度以及骶尾关节活动度,还可以结合肛诊测得出口后矢状径。
4.辅助检查:除常规检查血象、血型及尿常规,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下列检查:
(1)妊娠期出现并发症者,按需要查肝功能、血液化学、电解质测定以及X线胸透、心电图、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等项检查。
(2)胎位不清、听不清胎心者,应行B型超声检查。
第20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复习重点妇产科学1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