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水城县第二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生字,学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图文结合,引导想象,感受贝壳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2.认读下列词语,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拓展想像
1.教师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贝壳。 2.指名说说自己的贝壳是怎么来的。
3.引导回忆:文中的小朋友看到贝壳,向它问了什么呢?贝壳会怎么回答他的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
4.以回答的方式朗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
5.看着这么多漂亮的贝壳,你们想向贝壳问什么呢?贝壳会怎么回答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
三、朗读课文(以多种形式的读巩固识记)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读。
- 31 -
﹡教学随笔
水城县第二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
3.指名读,其他评议。 4.大家试着读一读。
5.老师示范读,学生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 6.学生学着老师把课文读好。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5.让学生自己说说在书写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6.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7.学生写字,教师个别辅导。 8.作业展示,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1.小贝壳
问:“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 答:“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
教学反思
- 32 -
﹡教学随笔
水城县第二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
2.谚语三则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谚语,读中感悟它的表达作用,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自悟,认读生字,理解谚语。 (2)收集资料,交流,反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中谚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向上的积极情感因素。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谚语的含义,养成积累谚语的习惯。 课时划分 2课时
设计理念
本设计整合三则谚语涉及的内容,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既满足了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需求,又为谚语学习做好情感铺垫,为读记谚语架设桥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认、读、写结合,渗透学法指导,增强识字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大概了解文中谚语所包含的意义。
- 33 -
﹡教学随笔
水城县第二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读自悟,认读生字,理解谚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中谚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向上的积极情感因素。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谚语的含义,养成积累谚语的习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谚语的书签。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释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谚语三则(板书课题) 2.教师读,学生跟读。 3.学生齐读。
4.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谚语吗?(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主动
探究)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圈画出生字。 2.学生自读生字,然后自由读文。 3.反馈学生认字的情况。 (1)以游戏方式认生字:找伙伴。
(2)请拿到书签的小朋友读他们手中书签上的谚语。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鼓励学生读好字,再读好文。 (4)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并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5)教师组织学生反馈生字的识记方法。
(6)开火车读,检查全班小朋友个别认读生字的情况。 4.朗读课文。(了解文本,走进文本) (1)小组自由读。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小组读。
- 34 -
﹡教学随笔
水城县第二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
(4)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学着老师读。 三、感悟谚语蕴涵的道理
1.出示:“春光无限好,做事要赶早。”
2.学生读,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能够大胆自由表
达自己的看法)
3.请小组长把小组讨论后的最后结果汇报给全班小朋友听,然后集体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4.同样方法理解别的谚语。
5.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这些谚语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它不等人,我们必须珍惜时间,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多学多做,千万别浪费时间,否则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
四、再读,巩固理解,加深印象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谚语三则
yǔz?wúxiànɡǎnrú
语则无限赶如zhuànɡnǔlǎotúshünɡbyi
壮努老徒伤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收集资料,交流、反馈,理解谚语包含的教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谚语的习惯。
- 35 -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县二小一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 (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