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17)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悲伤的帅哥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

水,族人交相责备;赵希棼不信阴阳,室人群议沸腾;黄愕不用僧道,亲族群起排之。所有这些既表现了亲友对死者的深情怀念,更体现了传统习惯的强大惰性。面对这一局面,司马旦巧为对付,可谓机智;赵希棼屹然不动,实在难得;而黄愕只能半坚持半屈服;俞文豹则有胳膊拧不过大腿之感,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叹息:

礼从宜,事从俗。……时俗所尚,孔子从之。[55]

何况随着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多,民间办丧事的排场大大超过前代。

就士大夫来说,即便是有识之士抵制丧葬陋俗,也谈不上彻底。连司马光也曾对家人强调“斋僧诵经”。士风引导民风,士风既然如此,民风可想而知。更有甚者,有的丧葬陋俗居然出自于士大夫的官私礼书之中。如《政和五礼新仪》卷218《凶礼·庶人丧仪上》称:“百日乃卒哭”,“墓地、葬地皆前期择之。”《朱子家礼》卷4《丧礼·治葬》云:“择地之可葬”,“择日开茔”。百日之说来自佛教,如果还要做百日道场,便属于丧葬陋俗。而择葬地、择葬日则有看风水、信阴阳之嫌。有识之士反对丧葬陋俗之所以不彻底,关键在于思想深处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如司马光认为:人死之后,“骨肉归覆于土,魂气无所不之。”[56]心存这一观念,对于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的说教,自然缺乏抵制力。而这类说教正是不少丧葬陋俗形成并泛滥的思想根源。

注 释

[1][3][16][39][45][55]俞文豹:《吹剑录全编》四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点校本。

[2][26][32][52]洪迈:《夷坚志》乙志卷19《韩氏放鬼》;乙志卷11《刘氏葬》;丙志卷19《宋氏葬地》;丙志卷12《吴旺诉冤》。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4]封演:《封氏闻见记》卷6《纸钱》。中华书局1958年校注本。

[5]张籍:《张司业集》卷2《北邙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12《寒食野望吟》。《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4开元二十五年十月辛丑。中华书局1956年点校本。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宋代丧葬习俗举隅(1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宋代丧葬习俗举隅(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23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