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时,发劲点和领劲点的转移过程,实质上也是虚实的转变过程。具体地说,凡领劲点都是“实”的部位,因而必然也是意识主要关注的部位。在盘架子时,一个运动过程或发劲过程的最后一个领劲点,就是设想自身用以接触敌身的部位。
劲点转移的做法,主要是从武术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是太极拳的又一个特点。在技击中使用的连绵不断的所谓“连环劲”就是在沾连粘随的前提下,通过运用劲点转移的功夫产生出来的。又如当一个动作半途发觉不当时,也要通过劲点的移动才能使动作得到迅速的改变,不致败着一走到底。
七、体力的培养和锻炼
在技击格斗中争胜负,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体力和技击方法。技击方法必须拌之以相适应的体力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徒有体力而技击方法不好、不熟,体力也用不到要害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在太极拳盘架中,架子越低,速度越慢,上体松弛越彻底,实脚便越吃力。久练太极拳的人,腿部的肌肉特别发达、结实、有力,就是腿部得到锻炼的结果。杨氏传统的一派,同样一套架子,分有高架子,平架子及低架子三个阶段的锻炼进程,循序渐进。以平架子论,它要求眼平、手平、脚平、裆平,故又称“四平架”。在弓步定势时要裆与膝平,照此标准,没有五年以上的真实功夫,恐怕难以达到,更不必说低架子了。
八、太极锻炼的功用
从太极拳的原理、行功原则和锻炼方法可以看到,通过正确的锻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杨少侯传人张卓星《太极拳锻炼要领》(19)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