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执笔抒情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施过程中,两者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偏废任何一个目标都将阻碍语文教育任务的全方位实现。

其次,从语文教学内容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定的多套新教材存在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文本难度降低了,文体界限淡化了,随笔小品文的数量增加了等等。在语文教学的对话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倾听的一方,也是对话的参与者;不仅重视基本知识的习得,也将自己的感受、思想向对话的另一方(文本、老师、同学等)倾诉、表达。

第三, 从语文学习方式看,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

求避免对教科书的盲从与迷信,鼓励学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探索语文教学的丰富底蕴。无疑,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将会促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四, 从语文评价标准看,课程标准规定评价机制必须将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

结合。批判一卷定终生的考试评价体制,要求评价内容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积累,同时还要慎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渗透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方方面面,这是语文学科新课改的一面旗帜,是我国语文教育的最高宗旨。

三、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总纲领。研究表明: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目标”或“首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是两种错误的观念。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防止将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呢?

1、 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注重准确识字、写字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识字的方法的尝试和探索。例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能认识 3500 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 3000 个字,而且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美感意识,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仅对于识字、写字,对于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当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识字数量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第二,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学生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能力。第三,“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识字。” (2)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可以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多媒体、表演,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浅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浅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27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