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健康教育
疾病简介:任何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即称为肠梗阻。常见病因有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出血等引起肠粘连;寄生虫、粪块、异物、肿瘤等引起肠腔堵塞;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感染等引起肠麻痹;先天性肠道闭锁、狭窄引起肠道病变。
临床表现:1.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腹部膨隆、压痛、反跳痛有时可见腹部肠型和蠕动波。3.X线或CT检查见腹部气液平。
影响疾病预后、可能需要手术处理的因素:1.急骤发生的剧烈腹痛持续不减,或由阵发性绞痛转变为持续性腹痛,疼痛的部位较为固定。2.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强直,腹胀与肠鸣音亢进则不明显,X线等见腹腔游离气体。3.呕吐物、胃肠减压引流物、腹腔穿刺液含血液,亦可有便血。4.积极保守治疗后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毒血症表现明显,甚至休克。
5.X线平片检查可见梗阻部位以上肠段扩张并充满液体,状若肿瘤或呈“C”形面被称为“咖啡豆征”,在扩张的肠管间常可见有腹水。6.查体见孤立的腹部包块,痛不可触;或X线、CT考虑闭攀存在。
治疗:1.监测与监护 监测腹部症状体征变化,腹痛剧烈,呕吐剧烈而频繁,呕吐物为血性或咖啡色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2.饮食 急性期需禁食,待症状缓解后(即腹痛缓解、腹胀消失、肛门自主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等)可进食少量温开水或流质,忌食易产气的甜食等,随病情好转逐渐进食半流质、普食,宜少吃多餐,早期以少渣食物为主。3.胃肠减压 以吸出胃肠道的液体和气体,减轻腹胀和肠麻痹。4.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防治感染 常用抗生素有头孢类、喹诺酮类等。6.解痉剂的应用 应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等,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口干等副作用。7.中医治疗 根据病情予中药灌肠、管喂、口服;予六合丹外敷腹部;针刺穴位等刺激肠蠕动,减轻肠麻痹,促进肛门排便、排气。8.必要时营养支持 常用药物有氨基酸、脂肪乳等。9.保持口腔清洁(特别是禁食和留置胃管期间),避免口腔感染。10.外科手术 视病情变化,有手术指征者应外科治疗。11.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出入量记录。
健康指导: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2.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3.避免饭后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4.注意饮食卫生,定期驱虫,预防肠道感染。5.出现呕吐、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及时就诊。6.食物应该切细、嚼烂,选择易消化、低脂、富含纤维的食物。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肠梗阻健康教育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