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学习目标:1、了解通信的发展史 2、理解信息、消息和信号的联系和区别 3、理解 模拟通信系统的原理框图 4、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框图 5、掌握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6、掌握数字通信的主要优点 7、了解无线电的传播方式 8、理解信道的数学模型 9、了解噪声的来源和种类1
第一章 概论1.1 通信的发展一、古代通信的起源(狼烟四起、信鸽传书)1848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1864年,英国人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学说; 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1901年,马可尼(G.Marconi)成功地实现了横渡大西洋的无线 电通信。
由此以后,相继出现了无线广播、超短波通信、广播电 视、雷达、无线电导航等。2
二、现代通信的发展 1、计算机的发明计算机与通信两者相结合,使电信业务更加丰 富,如 可视图文、多媒体通信
2、 20世纪50年代之后 (1) 通信理论上:香农信息论、纠错编码理论、信号保真度理 论等;
(2)通信体制上:模拟通信、数字通信; (3)通信种类上:脉码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激光通信、移动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等;
(4)通信对象上:突破了人与人之间进行通信的范畴,实现了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3
1.2 消息、信息和信号通信的目的:把含有信息的消息转换成电信号 后从一地传向另一地。
消息:来自外界的各种报道,具有真实性、可 靠性、广泛性、实用性、准确性。
信息:新的、有用的消息、消息中的有效成分 信号:传输消息的手段(媒介) 通信系统中传输的是电信号、光信号 信号是消息的表现形式,而消息是信号的具体内 容。 4
1. 信息及其度量 不同的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 # 消息“量” 信息量 # 例:“明天降雨量将有一毫米” -- 信息量小 “明天降雨量将达到一米” -- 信息量大
# 例:“今年冬天的气候要比去年冬天的更冷些” “今年冬天的气候将与去年夏天的一样热” # 例: “明日太阳将从东方升起” -- 信息量零
信息的度量:为了计算信息量,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I 与消息出现的概 率P (x)间的关系式应满足如下规律: (1)消息中所含信息量I 是该消息出现的概率P (x)的函数, 即 I=I [P (x)] (2)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它所含的信息量越大,反之信息 量越小,且当P (x)=1 时,I =0;当P (x)=0 时,I =∞;(3)若干个互相独立的事件构成的消息,所含信息量等于各 独立事件信息量的和,即 I [P (x1) P (x2)…]=I [P (x1)]+ I [P (x2)]+ … ∴I 与P (x) 间的关系式为
I = loga [1/P(x)] = -log
aP(x)
信息量的单位: a = 2, 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 a = e, 信息量的单位为“奈特nit” a =10, 信息量的单位为“哈特来” 通常取a=2
2. 等概率出现的离散消息的度量 若需要传送M个独立的等概率消息之一,则可采用一个M进制的 波形来传送,则每一个消息所含的信息量是: I = log2 [1/P(x)] = log2 M (bit) 当M=2时,I = log2 [1/P(x)] = log2 [1/(1/2)] = 1 (bit) 3. 非等概率出现的离散消息的度量 设离散信息源是一个由n个符号组成的集合,其中每一个符号在 消息中按一定概率P(xi)独立出现,设个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x1 , x2 , … xn
P (x1), P (x2) ,… P (xn)
且∑P (xi) =1
每个符号所含信息量的统计平均值,即平均信息量为H (x)= P (x1)[-logP (x1)]+P (x2)[-logP (x2)]+ … +P (xn)[-logP (xn)]
平均信息量的单位为:bit/符号8
课堂练习: 一信息源由4个符号0、1、2、3组成,它
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8、1/4、1/4、1/8,且每个符号的出现都是独立的。试求如下消息的
信息量。2010201302130012032101003210100(该消息共有31个符号,其中0出现13次,1出现8次,2出现6次,3出现4次)9
1.3数字通信一、 模拟通信信 源 调 制 信 道 噪 声发送端 接收端
解 调
信 宿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信源:把模拟信号变换成原始电信号(通常具有频率很低的频谱分量,一般不宜直接传输,所以通常需要有第二种变换——调制。原始电信号又 称为基带信号。
调制:将原始电信号变换成其频带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调制后的信号称为已调信号(或频带信号),它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携带 有消息,二是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10
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信 源
压 缩 编 码
保 密 编 码
信 道 编 码
调 制
信 道
解 调
信 道 解 码同 步
保 密 解 码
压 缩 解 码
信 宿
信源编码
噪 声
信源解码
发送端
接收端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11
可见,通信系统主要分为三大模块:发送端、信道 和接收端。12
信源:信息的产生者,可以是人或机器终端。产生的信号 可以是数字的,也可以是模拟的。 信源编码:包括A/D转换,压缩编码,保密编码等,其作 用是提高通信的有效性。 信道编码:作用是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又称为纠错编码。 调制器:编码器输出的信号通常都包含较低频率的分量, 甚至包含直流分量,而许多信道都不能传输低的频率分量 或直流分量。所以,通常要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将基带 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使之能顺利通过信道 传输。 信道:传输信号的通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 同步系统:使系统各个环节有序地工作,主要位同步、码 元同步、群同步、载
波同步和网同步等。
三、数字通信的优点
1. 抗干扰能力强:
数字信号是离散信号,取值数目有限。 且可采用纠错和检错技术,大大提高抗干扰性。
(a) 失真的数字信号
(b) 恢复的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波形的失真和恢复14
2. 容易实现高质量的远距离传输:采用再生中 继器。 3.可采用高保密性能的数字加密技术,实现高 度的保密通信。 4. 便于实现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将各种消息(语音、文字、图 像、数据等)都变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在同一个网 络中进行传输。
5.便于集成化、智能化:数字通信设备大都由 数字电路构成,而数字电路比模拟电路更容易 集成化。15
四、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速度~质量)
1. 有效性:系统的有效性主要从传输速率、频带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3个方面来考虑。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通信原理教程1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