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考试题
1.简述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答: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的程序可以说是社会调查自身所具有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一种体现。从大的方面看可以将社会调查的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1)选题阶段
调查问题一旦确定,整个调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随之确定,调查问题选择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决定着调查成果的好坏优劣。
(2)准备阶段
如果说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在于确定调查目标,那么准备阶段则可以理解为实现调查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包括调查设计、抽取样本、变量测量、问卷设计。
(3)调查阶段
也称为实施阶段,即自填问卷、邮寄问卷、结构访问、电话访问等几个方面。
(4)分析阶段
指资料整理、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审核、整理、统计、分析。
(5)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
2.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
(1)重要性,即调查课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2)创造性,也可以称作创新性或独特性,他指的是调查课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3)合适性,指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4)可行性,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调查课题的主客观条件。
在这些选题标准之中,重要性是最基本的标准;独特性则是基础上提出的新标准,可行性是决定性标准,合适性则是前三条标准基础上提出的更进一步的标准。
3.举例说明社会调查中的分析单位、调查对象,并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
在社会调查中主要有五类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
调查对象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
两者的关系: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分析单位为与u调查对象有时可能会由同一种对象承担,但分析单位不一定是调查对象,同样的,调查单位也不一定是直接的分析单位。但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调查对象是为了分析和诠释分析单位的一些情况或问题,分析单位由调查对象来支撑。(例证略)
4.简述什么是定额抽样及其缺点,并说明其与分层抽样的差异。
答:
定额抽样又称为配额抽样,它是一种比偶遇抽样复杂一些的非概率抽样方法。
其缺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研究者总是只能对少数几个方便控制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定额,而无法对许多同样影响着、体现着总体特征的其他因素进行分类和定额。因而定额抽样所得到的样本有可能严重偏离总体。另一方面,由于定额抽样中调查员可以在保证各种类型定额的情况下自由选取自己方便获得的调查对象,这种自由度很大的选择方式同样既容易造成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偏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期末预测试题(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