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1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你是今生的唯一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度概括性,甚至富有哲理,给人深刻启示,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以游山探胜而未能“极夫游之乐”为出发点,说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之处,人们想要到达那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足够的力量并辅以一定的物质条件,此外,作者还从“碑仆道”、“文漫灭”、“华”“花”音谬的情况,联想到对待传闻材料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提出了“深思慎取”的告诫。《石钟山记》则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文章往往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情与景、理与事的融合。《九疑山图记》显然不具备这些特点,既没有阐发什么“理”,也没有更多的“发挥”,只是为九疑山没有列入五岳抱打不平而已。上文说过,今年试卷与教材的联系走向深层,这道题目可以看作是与上述课文在章法上的辨析,只是没有明示而已。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1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2010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详解(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819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