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几天前,笔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的学习求知精神令人敬仰》,全面介绍了孔子好学的言论与行为。这篇文章着重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孔子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用与教育,因而其成就十分突出。在长期培养弟子、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孔子创造了伟大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影响中华教育两千多年。时至今天,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一、孔子的教育经历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7、8年时间。虽然前来求学的弟子不是很多,但效果好,赢得了社会声誉。在这个时期,有个学生叫颜路,也就是后来孔子的著名弟子颜回的父亲,只比孔子小6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第二阶段:自37岁(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从齐国返回鲁国到55岁(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18年的时间。这18年中,孔子虽然有4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上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68岁(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5年时间。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他在卫国、陈国先后住了数年的时间并没有从政,弟子就在身边,师生之间不可能不进行学术研讨。他带着弟子到列国去周游,本身就开阔了这些学生的眼界,他们的意志也受到了磨练。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孔子的七十二名优秀弟子简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