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学数学竞赛辅导讲座(经典竞赛辅导资料)
(d≠0)及b|ac,且(b,c)=1 b|a, 从而有m|(a b). (m,c)
这个性质说明同余式两边的同一非零因数,不能像等式那样“约去”,只有当这非零因数与模互质时,才可“约去”.
(6)a b(modm),而d|m(d 0),则a b(modd).
(7)设a b(modm),
①若c>0,则ac bc(modmc);
②d为a、b、m的任一公约数,则abm (mod). ddd
(8)若a b(modm1),a b(modm2)且(m1,m2) 1,则a b(modm1m2).
(9)若a b(modm),则(a,m) (b,m).
Ⅱ.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
若按对某一模m的余数进行分类,就可以引入所谓的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的概念.
定义二:设m∈N*,把全体整数按其对模m的余数r(0 r m-1)归于一类,记为kr,每一类kr(r=0,1, ,m-1)均称模m的剩余类(又叫同余类).同一类中任一数称为该类中另一数的剩余.
剩余类kr是数集kr qm r|m是模,r是余数,q Z ,也即kr a|a Z且a r(modm) ,它是一个公差为m的(双边无穷)等差数列.
根据定义,剩余类具有如下性质:
(1)Z k0 k1 k2 km 1,而ki kj (i j);
(2)对任一数n∈Z,有惟一的r0使n kr0;
(3)对任意的a,b∈Z,a,b kr a b(modm).
定义三:设k0,k1, ,km 1是模m的(全部)剩余类.从每个kr中任取一个数ar,这m个数a0,a1, ,am 1组成的一个组称为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简称完系.
例如,取m=4,则有k0 , 8, 4,0,4,8 ,k1 , 7, 3,1,5,9, ,k2={ ,-6,-2,2,6,10, },k3={ ,-5,-1,3,7,11, }.数组0,1,2,3;-8,5,2,-1等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数学竞赛辅导讲座:同余(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