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我的家乡—庆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烟勤话少脾气爆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位于甘肃东部、泾河上游的庆城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 进荆棘遍野的处女地,人类就在这里洒下了文明的种子。人文始祖轩辕 黄帝与医祖岐伯论医的声音还在山谷间弥荡,“周老王坐庆阳龙脉斩断” 的故事仍在民间流播。傅介子孤身斩楼兰的英勇深深埋进汉简史册,范仲 淹知庆州的韬略至今震憾着河朔。 李梦阳从小就走了,但他的毫管 饱蘸着马莲河清冽的河水,一 生写不尽乡愁离绪;米万钟倒 是能书善画,京华倦客到老也 忘不掉家国的山山水水。红军 教导师来了,三八五旅来了, 庆城敞开博大的胸襟,迎接了 黎明的第一缕曙光;长庆油田来了, 大会战的石油队伍来了,庆城张开有力的臂膀,拥抱了现代工业文明的 阳光,从此走向开发开放。

千百年过去,昔日的辉煌并不曾暗淡,古老的大地上生发 出更加妖娆的花朵,摇曳生姿,历久弥香。今天,我们试着 用现代的凸凹镜,去解构她的记忆封存,每一个章节,都生 动阐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每一个字里行间,都透射出 中华民族颠仆向前的历史轨迹;甚至每一个句读之间,都依 稀听得见历史深处的呐喊,洞察得到时光背后的幽微亮光, 摩挲得出深久岁月的包浆和现代文明的光焰。于是,我们为 这一片高天厚土而感动,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世界。 古人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新世纪以来,面对油 田单位陆续搬迁、财政收入迅速逆转的严峻形势,县委、县 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在重新审视县情实际、广泛讨论 研究的基础上,果断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思路,掀开了新一轮 创业的征程。

现如今,县委、县政府提出,坚持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发展 方式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 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按照“科学发展、公平发展、协调发 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原则,深度开发“红、黑、 绿、黄”四大资源,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 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着 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把庆城建设成为 生态文明立县、绿色农业稳县、新型工业强县、旅游文化兴 县和商贸物流活县。

肇周圣地 龙蟠风翥

庆阳是华夏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史记· 周本记》云:“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失其 官窜奔戎狄间。”相地宜,广畜牧,兴农耕,教民稼穑,削 土筑城,陶复陶穴,开创了农耕文化的先河,奠定了周王朝 八 百年基业,史称:“周道之兴自 此始”。 历史事实的

背面,往往伴随着 美丽的传说。据说, 周先祖不窋乘凤北翔,凌空俯 瞰,见一岗阜,佳木扶疏,花 草盈野,郁郁然,幽幽然。正兀自赞叹,所乘之凤却旋然下 沉,落地化为一座城池。但见两水环绕,四山合抱,好一派 龙蟠风翥之气象。因之,这座城池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 “凤城”。

不窋去世后,族人将其葬于城东的帽盒山,历代享祀不绝。 明代文坛“前七子”李梦阳诗云:“庆阳亦是先王地,城对 东山不窋坟”。1994年以来,庆城县在不窋墓冢遗址兴建周 祖陵,目前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华夏周祖 第一陵”。 至若春和景明,杏嵌芳蕊,柳含青烟,花香袭人,林韵醉客, 无论是登山观景,还是踏青探春,陡增游目骋怀之意。暮秋 时节,满山红叶,层林尽染,雁鸣山莽,风撼林梢,把酒临 风,顿觉天高地阔,宇宙无穷,洵为敬祖文德、遣怀寄兴之 妙境胜地也。

岐黄故里 钟灵毓秀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是渺小的。但也有一些人,用他们 的智慧和创造,改变了历史轨迹,推进了历史进程,他们就 是伟人,是值得人们永久记忆的人。 上古名医岐伯就是这样一位让 人们数千年来一直敬仰和膜拜 的人。南宋郑樵所著《通志》 载:“古有岐伯,为黄帝师,望 出安化。”清乾隆年间编纂的《 庆阳县志· 人物》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岐伯,北地人,生 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 为医学之宗。”北地、安化是庆城的旧称,是医祖岐伯的故 里。

西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这样说:“(黄帝)又使岐伯尝百草,典医 疗疾,今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宋代医学校勘学家林亿等在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表》中强调:“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 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 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於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 而《内经》作矣”。 据说,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巡游北地,与岐伯、伯高、少俞、雷公等谈医 论道,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理、生物、农艺、哲学、音乐等方面 的知识,以黄帝问、岐伯答的方式,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 进取诸身,从医学一直谈及国事,经整理而成《黄帝内经》行世,成为 我国现存文献中时间最早、内容最完善的一部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学 的理论基础。 为了更好地传承博大精深的岐黄中医文化,庆城县从2002年起,重修岐 伯圣景。2008年开始兴建《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在全国实现了“三个 唯一”:以《黄帝内经》为内容修

建碑林在全国是唯一;以1000名全国 书协会员以上级别的知名

书法家和著名中医学家分段书写《黄帝内经》全文在全国是 唯一;以专业碑林形式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国是唯一。 文化的传播,是一种承传和宣扬, 更是一种凝聚和升华,带来的是 生活理念的更新和生命意义的重 塑。如今,胜迹既成,多少人不 辞劳苦,远道而来,凭吊中医鼻 祖岐伯,感受岐黄文化魅力,观 墨迹、悟医道、品神韵、陶身心 竟至于流连忘返。斯是圣地也! 是医祖诞生之地,是医药发祥之 地,是文化传承之地,是人心教化之地,千秋丹心仁术,百 代寿世医人,一脉馨香,恒久地滋润着我们!

红色热土 光辉灿烂

红色是色彩中最鲜艳的色彩,也是最具活力的色彩。当年, 是谁把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抛洒?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照亮了陇东,照亮了中国。 上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 谢子长等秘密来到庆阳,在 民团司令谭世麟部开展兵运 活动,并发动著名的“太白收 枪”起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 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 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地域广阔的西北根据地。这块根据地 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 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 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 位。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我的家乡—庆城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我的家乡—庆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20943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