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教学过程过于紧凑,读的形式不多,讲解还不够深入。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不深刻,读得欠缺感情,以后还要加强朗读训练。
即 兴 发 言
1.了解即兴发言的特点,掌握即兴发言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即兴发言能力。达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情境导入,理解题意。
1.从师生问候语中,导入对“即兴”的初步理解。 2.从板书课题中切入对“即兴发言”的初步理解。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即兴发言。即兴发言是指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某个问题发表见解、提出主张,或表达某种情感、某种愿望。它既能培养我们快速构思的能力和出众的口才,又能锻炼我们的心理素质。 二、范文引路,活跃思维。
首先欣赏几段即兴演讲的视频,在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观察视频中人物的语言、音调、动作、表情各有什么特点。
看完后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结合观察到的视频中人物的特点,分组讨论: 1.这些即兴演讲好在哪里?
2.你最喜欢刚才哪个人物的即兴演讲,为什么?
3.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和教材中的案例,说说同学们的即兴发言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小组讨论后组长归纳、发言。 三、明确要点,掌握技巧。
除了课本上学生已自学的有关即兴演讲的分类和技巧之外,我们还应明确以下几点:
3.鼓励学生即兴发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勇于表
1.即兴发言的特点。 (1)临场性。
即兴发言的临场性要求发言者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能够随机应变、出口成章。 (2)针对性。
即兴发言要注意环境、场合和对象,要针对听众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发言,不能不看对象,无的放矢。同时要贴近生活实际,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听众。 (3)简洁性。
优秀的即兴发言常常以简练、含蓄取胜,语句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必要时还可以有点幽默感。 (教师分别出示范例)
2.补充介绍即兴发言的技巧。 “四步成章”法。
有位外国的公共演讲专家认为即兴发言应该记住提醒自己的四句话,即四个步骤。它们是: (1)喂,讲得精彩些!(提醒自己开头就要吸引听众,激起听众的兴趣。)
(2)为什么要费这个口舌?(指出所讲内容与听众的利害关系,进而强调自己讲话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用具体事例形象化地印入听众的脑海中。) (4)发出号召。(对听众提出希望,讲清大家该做些什么或怎么做。) 例如,“保障生命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即兴发言可以这样讲:
第一部分:上星期四,一辆电动车钻入大车车底,一条鲜活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第二部分:不讲交通安全,噩运,也许在等待着我,等待着你,等待着我们的亲人……
第三部分:举一些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讲清发生交通事故的潜在因素。 第四部分:下面我想告诉大家,当……时应当……;当……时应当……;当……(告诉听众你想要他们做些什么,要讲得具体点。)
这个运用“四步成章”法的即兴发言以身边的事例作开头,引起听众的注意,用鲜明警醒的议论“勾”住听众的感知神经,表述通俗简练,虽然内容并不新颖,但句句切中要害,打动人心,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总结方法,巩固强化。 怎样才能提高即兴发言的水平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
1.要注意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丰富生活阅历,增加锻炼机会。 2.要提前打好腹稿,想清楚重点讲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3.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4.即兴发言要注意体现发言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显示出自己的特色,不要人云亦云,讲俗话、套话。
五、及时演练,课堂小结。
将教材中列举的发言题目写在纸条上,折起来放入盒子内。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随意抽取纸条,确定自己组的发言题目,然后做即兴发言。
要求:演讲的内容和语言要符合特定的情境,恰当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语言 音调 动作 表情 临场性 针对性 简洁性
1.本节课大家热情参与,在演练中学生的表现很精彩。
2.通过即兴发言锻炼了学生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心 愿
1.想一想自己的心底藏着哪些心愿,明确自己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写一写心中藏着的这个心愿,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社会的作用。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大家的心愿都是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心愿)
2.那心愿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心愿,就是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是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也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欲望、向往或强烈倾向。) 二、启发思路。
1.现代作家巴金曾在《随想录》中写道:“把想做的事都做好,把想写的作品全写出来,使自己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这是我最后的愿望。”这是巴金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呢? 2.首先要学生想好自己的心愿。
3.收集可用的素材:先想一想自己都有哪些心愿。
(1)对社会的题材:科学家发明新药,治愈癌症;残疾人能得到更多的关爱;空气和水不再被污染;人和人之间多一些理解……
(2)对别人的题材:奶奶的病赶快好起来;爸爸能有更多的时间陪自己;好朋友永不分离…… (3)对自己的题材:有机会去看看高山、草原、大海;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让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4.老师也有一个心愿(对别人的),那是什么呢?
(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课,将来长大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5.同学们,想好了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愿后,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选择表达的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或者创作诗歌……)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要写的心愿。
2.搭建好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心中有数,在素材排列上要有逻辑性。 3.细化:拓展好层次和细节,要有亮点;要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 4.注意首尾呼应,前后连贯。
5.以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写自己的心愿。 (1)开头:开篇点题,我有一个心愿,它是……
(2)中间分三段叙述(注意详略):第一段,为什么我有这个心愿?(略写)第二段,如何去实现这个心愿?(详写)第三段,实现后的好处。(略写)(板书:详略得当) (3)结尾呼应开头:表决心,表示一定要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6.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7.写好以后,要认真读一读,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心愿,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以及如何实现这个心愿。重点从这方面进行点评,另外,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 2.同桌之间相互点评习作。 五、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这次习作的练习,能将自己的心愿具体地描述和清晰地表达出来,进而让学生下定为这个美好心愿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确保行文的流畅。
习作:心愿
对社会 对别人 对自己 逻辑性 亮点 详略得当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大家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文时要善于运用表达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
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对修辞运用、词语积累不够重视,学生的文章缺乏文采,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1.学习文章中好的开头和好的结尾,并在习作中能加以运用,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 2.了解古诗词中借他物来表达志向、情感的写法——“托物言志”,并加以运用。
3.学习课文中主人公外貌描写跟文章主题的紧密关系,以及在整个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和三篇现代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三篇古诗和三篇现代文,想一想:每篇课文的最后都有什么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查看课后练习,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流畅地回答课后习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第四单元的课文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