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与策略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九中学 汪刚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手段。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促进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热情与渴望;同时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提问;提问导向性;提问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问题设计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激发,以及对新知识探究的热情度。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提升。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算是有效的提问呢?以下则是对有效的课堂提问的探讨与研究,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 有效提问的原则与方法:
课堂教学有效的提问首先应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出的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有效提问的好坏也直接反映
1
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如何处理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题以及在教学中的哪个环节去提问,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思考与把握的问题。
1.目标性原则;
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而服务。在短暂的教学时间里提问,不能随心所欲,提出的问题要有目标性、针对性,不能脱离课程标准所规定内容进行提问。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新课改数学课首要的目标;数学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白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在这一过程中经历的探究的方法、过程与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理解、概括、归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提问中要注意:“除了要围绕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提问,同时要加强对小组交流,协作意识方面进行提问。
(2)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提问
教师首先要对重难点的设疑及提问目的要明确,这样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诙谐有趣的提问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期学生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3)从数学结论或结果中对学生预设提问
通常教师对教学重难点预设提问的结果并非每一位学
2
生都能正确的理解与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授课教师进一步对该部分学生提出预设问题,以便把他(她)们引到正确的结论上。例如,在综合测试卷中有一道题的内容是:蔬菜分别在4月和5月两个月中销售价格变化情况。其中五月份价格变化是满足随周次变化的二次函数(a<0),求5月份利润的最大化。在本题上一解中已求出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在第二象限,很多学生直接把顶点坐标的y值作为五月利润的最大化,显然学生没有考虑到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周次不能取负值)。因此,教师在预期收到正确结论前对学生的预设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特点与方式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易产生疑问之处,精心设计问题,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就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当把握好课堂提问的以下几个特点:
3
1.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全面分析一节课的各项任务,针对每项任务从方法、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入手,设计出较高水平的问题。
2、教师备课时,精心地把问题导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上。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3、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相适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目标。
4、富于启发性,能使学生自省,且有一定难度,具有探索性,能促进思维发展。
(二)课堂有效提问方式的多样性:
提问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具体要根据本堂课要完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等问题设置提问方式。
例如:在引课中可以用“激趣性”提问;使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从而达到引课的目的。当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产生疑惑或理解不深刻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可通过“激疑性”提问来引出问题;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流于表面时,可通过“追问”或 “深入性”提问引领学生将探究深入下去;当教师讲完新课之后,通过学生练习,教师再针对本课的重点或难点变换角度提出问题,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则可以采用巩固性提问。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