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知应会
1、什么是风险?
答:发生危险事件和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严重性的组合。
2、什么是隐患?
答: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双控体系”是指什么?
答:双控体系即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4、安全风险怎么分级,分别用哪几种颜色表示(标识)? 答:安全风险根据风险程度不同可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和蓝色四种颜色表示。
5、孟津煤矿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是什么? 答:LEC辨识评估方法。 6、什么是风险点?
答:伴随风险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设备和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7、“1+8+8+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别指什么? 答:“1+8+8+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中的“1”指一次年度风险辨识评估,第一个“8”指8个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第二个“8”指8个现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4”是指4类即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8、什么是隐患排查?
答: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9、安全现状评估周期是如何规定的? 答:安全现状评估每月定期开展一次。
10、孟津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模式是什么?
答:孟津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采用“1+3+1”的治理模式。 11、“1+3+1”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模式中的各位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
答:“1+3+1”中的第一个“1”是指矿井每月定期开展一次综合隐患排查治理活动;“3”是指矿井各专业系统每旬定期开展一次本专
- 1 -
业系统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第二个“1”是指区队每班开展一次班组隐患排查治理。
1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行什么样的工作机制?
答: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行单位自查、自报、自改、自治和上级部门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
13、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形成哪些可视资料? 答:(一)各类风险清单、管控责任清单和风险数据库。 (二)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文件。 (三)重大风险管控措施清单。 (四)重大风险公告栏和警示标志。
(五)岗位风险管控清单和岗位风险明白卡。 (六)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七)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八)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文件。
(九)隐患排查清单、岗位责任清单和隐患数据库。 (十)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
(十一)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 14、双控体系建设教育培训方面是如何要求的? 答:(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知识与能力。
(2)每年对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至少组织一次风险管理、辨识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知识培训,使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知识与能力。
15、重大风险确定原则有哪些?
答:以下情形可不需要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 (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16、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有哪几类? 答: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有以下五类: (1)工程技术措施。 (2)制度管理措施。 (3)培训教育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 2 -
(5)应急处置措施。
17、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哪些内容?
答:风险清单应至少包括风险位置、风险描述、可能导致后果、风险等级及其标示颜色、风险管控措施、风险管控层级、风险管控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内容。
18、安全风险告知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安全风险告知卡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应急电话等信息。
19、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重大隐患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时限和要求。
(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20、矿井应立即进行专项事故隐患排查的情形有哪些? 答:出现下列情形时应立即进行专项事故隐患排查: (1) 复工复产、发生事故或者险情时。
(2)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布或者变更、修改时。 (3)有可能影响安全的作业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技术及工艺参数改变时
(4) 夏季汛期、冬季冷冻以及极端或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时。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