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在径向速度图上,径向速度的( )和( )是通过颜色变化表示的。 79、 在探测采样较好的情况下,若某高度层出现最大入流或出流径向速度中心,这就是
该高度层的实际( )。 80、 假定在( )中,则某一高度上的最大多普勒径向速度值即是此高度的
实际风速。 81、 速度图上0等风速线呈反“S”型,表示实际风向随高度( )旋转,
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为( )平流存在。 82、 在距离雷达一定范围的一个小区域内,通过对该区域内沿雷达径向速度特征的分
析,可以确定该区域内的( )、( )和( )等特征。
二、单项选择
(1)图1中,雷达位于箭矢量末端的圆点,箭头指向为雷达波束方向,灰色代表速度流向雷达,黑色代表速度离开雷达。可判断出此中尺度系统类型为 ( )。
图1 图2
A 气旋性辐合 B 气旋性辐散 C 反气旋性辐合 D 反气旋性辐散
(2)图2给出了水平均匀风情况下等仰角面上的一种径向速度分布图,其中细虚线表示入流,细实线表示出流,粗虚线表示等零速度线,黑色实心圆点表示最大速度所在处,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低层有暖平流,中高层有冷平流
B 风随高度先由南风顺转成西南风再逆转成南风 C 最大速度所在高度的风为西南风 D 图像显示区域最远端所在高度处的风为西北风 (3)若雷达波长10厘米,Rmax?150km,则其对应的Vrmax应是( ) 。
A 15m/s B 27m/s C 25m/s D 12m/s
(4)设天气雷达最大探测距离是260nm,有一个目标物位于350nm处,它在雷达上的显示位置为 ( ) 。 A 60nm B 90nm C 260nm D 350nm
(5)某S波段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每秒发射600个脉冲,某一个降水粒子以20m/s的速度平行雷达波束向着雷达方向移动,那么雷达赋给该降水粒子的径向速度第一猜值为( ) 。 A 10m/s B –15m/s C 15m/s D –10m/s
(6)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观测主要以 ( B ) 扫描模式为主。 A PPI B 体积 C RHI D CAPPI
(7)由于地球曲率、波束展宽和充塞系数等因素影响,雷达估测降水时应尽可能使用( ) 。 A 远距离资料 B 中间仰角资料 C 近距离低仰角资料 D 高仰角资料 (8)融化中的小冰粒的后向散射截面比同体积小水球的后向散射截面( )。 A 小很多 B 略小一点,约相当于水球的90% C 稍大 D 大很多 (9)利用PUP显示雷达回波时,在超折射回波区,图上所标注的回波高度( ) 实际回波高度。 A 远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小于 (10)若
Vrmax为15m/s,雷达波长5厘米,则
Rmax应是 ( ) 。
A 150km B 250km C 125km D 62.5km (11)已知雷达的
Rmax?250km,在雷达图上,距离雷达100km处有一块降水回波,而事实上那个地
方是晴空,那么这块降水云最可能在距离雷达 ( ) 处。 A 100km B 150km C 350km D 600km (12)雷达的
Vrmax为27m/s,雷达测得的脉冲对相位差为150°,如果测得朝向雷达运动的径向速度是不
模糊的,那么该径向速度的第一猜值是 ( ) 。 A -12m/s B -22.5m/s C 22.5m/s D 12m/s
(13)径向速度图上,零等速度线穿过雷达并呈弓形,入流速度位于弓形外侧,则实际风在各高度层上为 ( ) 。
A 随高度顺转 B 不变的 C 发散的 D 汇合的 (14)下图中的中小尺度系统属于( )。
A 气旋性辐合 B 气旋性辐散 C 反气旋性辐合 D 反气旋性辐散
三、多选题
(1)在瑞利散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雷达回波功率与 ( ) 有关。 A 降水粒子的尺寸 B 降水粒子到雷达的距离 C 降水粒子数密度 D 雷达参数
(2)下面关于回波功率、反射率因子和距离订正的正确说法有 ( ) 。
A. 当回波功率、粒子离雷达的距离已知时,根据雷达气象方程求反射率因子的过程称为距离订正 B.dB是回波功率的相对表示 C.dB是回波功率的绝对表示 D.dBZ是反射率因子的对数表示
(3)对流云降水的回波特征有 ( ) 。
A 具有比较密实的结构,反射率因子梯度比较大 B 回波高度比较高,顶部不平整 C 强度中心的反射率因子比较大,通常在35dBZ以上 D 回波水平纹理比较光滑 (4)对于CINRAD-SA雷达来说,距离折叠现象常见于( ) 产品中。 A 基本反射率因子 B 径向速度 C 谱宽 D 组合反射率
(5)以下关于超折射回波说法正确的有 ( )。
A 超折射回波常发生在距雷达较近的地方 B 超折射回波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C 超折射回波主要出现在最低扫描仰角
D 超折射回波容易出现在逆温和/或湿度随高度迅速减小的情况下
E 超折射回波在径向速度上的表现是大片零速度区镶嵌着一些孤立的非零值 F 因为超折射回波本质是地物回波,所以比较稳定少动 G 超折射回波的反射率因子很高,反射率因子梯度很光滑 (6)以下关于地物杂波抑制说法正确的有( )。
A 固定的地物杂波位置是由雷达测试程序得到的杂波过滤旁路图自动确定的 B 而超折射地物杂波所在区域是根据具体观测人工识别和划定的区域 C 地物杂波抑制的主要依据是其径向速度接近为零
D 抑制地物杂波的做法是将距离库内径向速度在零值附近的那部分功率滤掉 (7)在瑞利散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雷达反射率与( )有关。
A 降水粒子的尺寸 B 降水相态 C 降水粒子数密度 D 雷达波长 (8)天气雷达通过天线的方向性可以获取目标物的( ) 。
A 斜距 B 方位 C 仰角 D 回波特性 D 降水回波水平纹理比较光滑 (9)在雷达反射率因子PPI图上,层状云降水的回波特征有( ) 。 A 降水回波结构比较均匀 B 反射率因子空间梯度小
C 反射率因子比较小,通常在15-35dBZ之间 D 比较厚的层状云降水回波中出现零度层亮带 (10)雷达回波图上,零度层亮带形成的原因有 ( ) 。 A 融化作用 B 碰并聚合效应 C 速度效应 D粒子形状的作用
(11)图1给出了水平均匀风情况下等仰角面上的一种径向速度分布图,其中细虚线表示入流,细实线表示出流,粗虚线表示等零速度线,黑色实心圆点表示最大速度所在处,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 。 A 各高度层都是均匀的西风 B 风速随高度先增后减 C 雷达所在处的风速为零 D 雷达所在处的风速不为零
图1 图2
(12)分析图2,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 。 A 风随高度逆转 B 风速随高度先增后减 C 风向随高度顺转 D 雷达所在处的风速不为零
(13)对于SA雷达来说,引起雷达反射率因子估计错误的主要因素有( )等。 A 地物杂波 B 衰减 C波束部分充塞 D异常传播
四、简答题 83、 请画出锋面的位置。
84、 给出下列小尺度流场特征的雷达径向速度示意图:1)辐合+气旋式旋转;2)纯辐
散。
第四章 雷达数据质量控制
一、填空题 85、 在雷达硬件标定正确的情况下,雷达基数据的质量主要受( )、
( )和( )三个因素的影响。 86、 地物杂波分为( )杂波和由雷达波束的( )造成的( )。 87、 较大的建筑物,如楼房和水塔,也能造成径向速度的非零值,这个值的大小与改建
筑物相对于( )的大小有关,与建筑物周围的( )有关。 88、 通过检验每一个距离库回波的多普勒( ),进而区分气象信号和杂波信号。
杂波信号具有( )的回波功率,径向速度以( )为中心分布,谱宽很( );气象信号具有( )的回波功率。 89、 槽口宽度是一个以零为中心的( )间隔。若将槽口宽度设定为x,那么对
所有径向速度在( )到( )范围内的信号实施抑制。 90、 CINRAD-SA雷达对正常地物杂波和异常地物杂波的抑制方法不同。使用
( )来抑制正常地物杂波,一般生成2张图,第一张用于( ),另一张用于( )。它只指定实施抑制的地点,抑制量的大小由雷达操作员指定。通过定义一个( )来抑制异常地物杂波,对该区域选择的抑制程度将均匀地作用于该区域内所有( )目标。 91、 判断:距离去折叠可以确定最大不模糊距离外的速度和谱宽。( ) 92、 判断:距离去折叠可以减缓多普勒两难。( ) 93、 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速度初猜值是以假设( )小于180°为基础的。 94、 CINRAD-SA速度退模糊算法主要基于( )原则。 95、 速度退模糊有4个步骤,分别是:( )、( )、
( )、环境风表。 96、 速度退模糊的4个步骤中,某个距离可能会不进行九点平均这一步。( ) 97、 SC雷达观测采用的脉冲重复频率为每秒600个脉冲,对应的测速范围为
( ),最大不模糊距离为( )。若Vfirst??8m/s,且是模糊的,在考虑到大气正常的条件下,速度的可能值为:( )。
二、多选题 98、 在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中处理完成的有:( )
a. 距离去折叠 b. 地物杂波抑制 c. 点杂波抑制 d.速度退模糊
99、 下列杂波,属于地物回波的是:( )
a. 间歇性点杂波 b. 超折射回波 c. 波浪造成的杂波 d.摇摆的树叶造成的杂波
三、简答题
100、 当仰角为0.5°,最大不模糊距离为460km时和仰角为7.5°,最大不模糊距离为
115 km时,产生距离折叠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 101、 简述普通地物杂波在雷达基本产品上的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