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9:02:54 本文由萌小芽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2章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及遏制学术道德不

端的措施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有着巨大的意义。

2.1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

学校尤其是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高校学生是天子骄子,高校教师更是众人之楷模,所以他们的学术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社会公平、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等等。

2.1.1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关系到民族复兴之梦

首先,大学生是学术道德教育的直接对象,实施学术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学术道德品质。学术道德教育的结果,必然会提升他们的学术道德素质,大学教师是实施学术道德教育的主体,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学者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大学师生学术道德素质的提高,会使大学形成厚重的学术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学术文化品位。

其次,一名社会主义的新型学术人才,除了应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为学术事业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而学术道德对提高人们对科学事业的认识,树立为学术奋斗的理想,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学术品德和作风,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术道德是促进学术工作者自我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培养造就新型学术人才的切实途径,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

2.1.2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需要

中国要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是关键。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大学实施学术道德教育,既有助于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学术道德素质,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在高等学校倡导并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技

4

创新、遵守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给予诚实学者公正的待遇,牢固学者恪守学术道德的信心,维护学术得以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从而保证学术赖以发展进步的创新机制,有力的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让学术腐败污染学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学术新苗,培育科技人才,有效利用科技资源,也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学术进步和发展,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

2.2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指出了加强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要“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学术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端正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2.2.1 用科学精神引领高校学术研究健康发展

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高端的科学技术,但更要求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没有科技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无知;没有科学的人格,人类将堕入科技进步带来的灾难之中。现在不少人习惯于把科学纳入实用知识的范畴,实际上,作为科学规范的实证标准、逻辑论证、求真态度,既是技术的又是道德的,它所昭示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人性最为珍视、最为基础的方向。科学与道德之间有着一致性和融通性,科学的工具价值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科学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长有利于减轻人类的贫困、痛苦和灾难,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之善,不仅如此,它还为人类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除了具有工具价值之外,作为一种观念或精神文化,还有其目的性和精神性的价值。科学就是一种精神成果,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科学研究的结果体现着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成果的客观属性能满足人类社会的多种需求,具有永恒的学术价值,在人类精神文明中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5

2.2.2 强化道德自律,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

我们知道,名和利作为社会客观存在物,本身不具有道德判断上的意义,但是名和利一旦与人们谋取它的思想行为结合起来,名利就开始成为一个道德范畴,具有了道德的价值。名利是人的客观需要,追求名利无可厚非,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的社会性,他在对“名”和“利”的追求中还存在着一个“当”与“不当”的问题。道德不只是肯定奉献,同时也承认获得,通过社会允许的途径而获得的东西都属于道德的肯定范畴。道德的自力原则要求学者名利的获得应与他们在学术创造中的付出相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学者通过自身辛勤诚实的劳动和贡献得到与之相符的名利是理所当然和令人尊敬的:反之,一个学者如果在学术工作中以破坏学术规范为代价,不择手段地陷入追名逐利之苦则是不正当的可耻行为。知识分子也是人,他要有相应的物质给养才能生存,因而对于他们靠着文化知识而谋生,不应有任何异议,但是知识分子对文化知识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文化知识就其本质存在来说是为了把人引向高度的文明,这个质的规定性要求从事精神生产的入必须首先走向文明,也就是说他不能仅仅把知识当作食利的手段,还要把它当作目的本身来对待。所谓“目的本身”即承认文化知识作为真理认识的神圣性、纯洁性、不可动摇性。当对世俗利益的谋求不以损害知识为代价时,我们可以保持两者共存;当利益的谋取有辱知识的尊严时,我们首先要捍卫知识的圣洁。

2.2.3 帮助研究生养成自觉恪守学术规范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训练,是他们在学术研究中不违反学术道德的基础,也是建构学术规范的最低保障。这些学术规范训练应该包括如何读书,如何收集材料,如何分析材料,如何引用材料,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讨论问题,什么叫合理借鉴与引用,什么是技术不当构成抄袭剽窃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真正的学会并在自己的学术论文中运用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想要做学问的学生必须打实这一入门功夫,功夫不过硬就必将影响今后的学术行为。

6

结束语

回顾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多数人都相信科学是诚实的事业,科研工作者是天生诚实的人,甚至在20世纪60、70年代人们还普遍认为,捏造和剽窃是因为某些研究者精神异常才发生的极少数事件,与大部分科研工作者没有关系。但是随着科学从业者逐渐增多,科学工作者群体中间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大量学术不端行为开始出现。从被贝尔实验室除名的“物理奇才”舍恩,到韩国“民族英雄”黄禹锡;从德国的科学精英赫尔曼和布拉赫,到“自主创新的造假先锋”上海交大教授陈进,各种科研不端安全提醒我们,科学的庭院里照样会长出欺世盗名的杂草。根据2005年5月9日出版的英语《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社会科学家实施不端科学行为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几千名美国科学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在过去三年中有过不端科研行为。

作为研究生,要从严要求自己,坚决杜绝学术弄假。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端正学习态度,不弄虚作

2.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知识,博取众长 3. 确定学习目标,培养良好学术道德 4. 坚决抵制并揭发学术不端行为

7

搜索更多关于: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的文档
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4ubwo2ebzm1wxgv8jpq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