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的语言赏析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主要包括: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符号。在现代文阅读中,文学作品的考查体裁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其语言赏析题常常是分值大、题型多。这类试题没有太大的审题难度,关键是发现语言的特点,一般要关注四个角度,即用词、句式、修辞、写作手法,抓住语言的特点后,再用规范的格式、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赏析题要避免答题笼统,不妨落实以下四个答题点:一怎样写的;二写出了什么;三写得怎么样;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一)词语互换和选词填空
例:下面两句话中的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分) 1.要义无反顾。青春诚美好,但青春必凋零。(《青春的门槛》) ....2.为了如期登上珠穆朗玛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地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登上地....球之巅》)
【解析】词语替换是常用的语言鉴赏方法之一,有利于考查评价学生的语感与理解能力。这类试题和选词填空题相似,其答题规律都在于从两个词语的含义入手,先“找同”,后“比异”。
【答案】不可以。因为“义无反顾”是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勇往直前”是不畏艰险,勇敢地一直往前走。这两个词语都有勇敢前行的意思,但是“义无反顾”,强调认定了就不回头;“勇往直前”强调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一直走下去。(本题共4分。一点1分。)
思路点拨:成功完成词语互换题或选词填空题,关键在“找同”“比异”。比较所给词语含义的异同,一般从程度轻重、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的褒贬、前后搭配等角度来进行比较,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来确定。 (二)谈谈对文中关键句的理解
例: ……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谈谈你对文段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4分)
【解析】画线句共有三个分句,用关联词“虽??可??”连接起来,整个句子表达了两层意思。然后抓住“悄然离去”“若有若无”“每每牵着”这三个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分别阐述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即可。
【答案】本题共4分。1.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永难忘怀。3.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答出“对故乡思念”之意的,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思路点拨:1.谈谈对关键句的理解这类试题,所选关键句常常是文章的主旨句、过渡句,或有哲理、有韵味的议论抒情句。成功完成此类试题,要先看加线的句子阐述了几层意思,然后抓住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来逐层阐述。2.理解关键句子的表达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内容: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其作用为开篇点题、做铺垫、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等;②结构: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过渡;③艺术效果: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
(三)品读关键句中的修辞及其表达作用
例: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
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从文中划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句,指出它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1.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答案】第1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得具体可感。第2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本题共4分。任选一句,“修辞手法”1分,表达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思路点拨:赏析关键句中的修辞及其表达作用,所选关键句一般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答题时切忌笼统地回答“使语言生动形象”“突出了文章中心”,必须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语言要完整、规范,特别要注意以下四个答题点:1.怎样写的(修辞名称);2.写出了什么(结合具体语句);3.写得怎么样;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四)比较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
例1: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4分)
原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泽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瞳仁里被硬硬撕掉,被生生撤消?多少诗词风景成为了遥远的绝版?
改句:多少珍贵的动植物、鲜泽的生态活页以及诗词风景都逐渐消失了。
【答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理由:1.运用排比句式,罗列各种流失的古典场景,更具震撼力;2.运用反问句式,情感更加强烈,提醒人们去深刻思考与反省;3.运用贴切的比喻,形象描述了各种古典场景流失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4.用了“硬硬撕掉、生生撤消”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古典场景被毁灭的情景,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悲痛之情。
例2:文章第⑿段,句子独立成段,比较下面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这条路,我不再走。 改句:我不再走这条路。
【答案】原句突出强调了这条路被霸占、被掠取,作者感到惋惜、痛心,不忍再走。改后的句子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
思路点拨:完成此类试题要特别注意题目的分值设置,从句式、修辞、用词、情感表达等角度将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然后采用完整规范的语言作答。 (五)圈点评注
例1.那年五一长假,我陪父亲登上了九华山。……山路上,每每歇息时,父亲总是让我站在里面,他站在外边,用身子挡着我,生怕我不小心跌下去。
……我哈腰抱他上床,却没费多大劲儿,印象中原本高大的父亲,没想到却那样轻!而我的心却沉了许多……
文中有两处画线句,请选择其中的一处做圈点评注。(6分)
提示:第一步:在句中圈出1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作注;
第二步:品评赏析句子,可以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 要求:评注的内容写在“圈点评注”栏内。
【答案】示例1:总:一直、一向的意思,写出爬山时父亲一直在有意识地保护着“我”。这句话通过描写父亲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和呵护。
示例2:沉:这里是沉重的意思,写出了“我”抱起老弱的父亲时沉重而心疼的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