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王国宇
摘要:推进电子政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
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对电子政务作了简要概述,具体介绍了电子政务的定义及其作用和特点。其次本文就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及其必要性作了介绍。然后又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包括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作了详细研究与探讨。本文最后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国发展电子政务所取得的好经验,重点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将来发展的手段和策略。希望可以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孤岛 发展方向 绩效评估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并明确提出了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电子政务概述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 1 -
电子政务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其涵义是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和服务①。
到目前为止,关于电子政务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中国电子政务》②的定义是,各级政府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办公决策、业务处理、公共服务等政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过程。
(二)电子政务的作用和特点 1.提高行政效率
电子政务把政府搬到网上,政府通过网络快捷收集和处理信息,及时做出决策,实行透明、阳光行政,就能极大地提高行政效率。
2.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能力
政府在网上发布政策信息,打破时空和地域限制,或在政策文件网页上开设意见反馈窗口,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应急能力。
3.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从热衷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转变为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变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全面政府。
4.开辟公众对政府的批评渠道
各种各样和各个方面的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政府官员经常看这些批评建议非常有好处,可以广开言路。
二、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电子政务不仅仅能够增强我国政务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而且能够服务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电子政务的建设,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渠道。政府网站已逐步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重要的交流渠道,通过政府网站,政府能够加强与公众沟通和民意征集,让人民群众更大范围地参政议政,并在做好服务的同时接受公众监督。
①②
Accenture.The lerdership in customer service:New Expectations,New Experiences.2005. 季金奎.《中国电子政务》.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 2 -
在中国目前条件下,加快政府信息化的步伐,加快构建电子网络政府,至少有几个方面的意义。
1.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
推动政府信息化虽然不能完全代替决策,但是它可以降低决策者的风险,提高决策者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就可以减少大量的重复建设,减少大量的财政资金浪费,这对于政府管理意义非常重大。
2.可以真正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
这对于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提升政府的形象,意义非常重大。
3.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
通过对信息的有效管理、有效处理,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可以给国家降低大量的管理资金。
三、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一)电子政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甚至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有提高,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①
而美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的政府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连接起来,做到网网相联并具有网站多、分类细、网连网的特点②。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
①②
徐绍史. 快政务信息化步伐,创新和规范行政行为.信息化建设,2001(8):1-3. 国外电子政务现状与发展趋势.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网 . 2004-10-27.
- 3 -
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1.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随着电子政务项目一哄而上,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上,不考虑同其他部门的互联互通、协同办公,而是自成体系、互相封闭,这给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上,不考虑同其他部门的互联互通、协同办公,更不可能让老百姓合理享受这些信息资源,因此信息的利用水平十分有限。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一些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央政府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我国,由于“条块分割”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导致政府和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时不能统筹兼顾,各自为政,造成纵横分离,数据一致性缺乏保障,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3.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例如北京作为我国最早实施电子政务工程的地区,到2000年底,已初步建成了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上海的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也取得了实效。与这些重点部门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其他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
4.保障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制定或修改了相关法律。然而,我国在保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电子政务立法一直是滞后的。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法律法规的欠缺势必阻碍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
5.网络安全威胁与风险初见端倪,信息和数据安全面临挑战 这些年来,政府网站被国内外黑客袭击,内容被篡改、信息失密、泄密
- 4 -
相关推荐: